曾侯乙墓。
以及四处还未发掘的曾侯级别墓葬,一些传世的曾国青铜器。
林林总总加起来,曾(随)国这个在史书上只有三言两语记载,没有任何一位曾侯有正式名字留下的神秘诸侯国。
在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理清出了共计19位曾侯,世系从西周初期,延续到战国早期!
并且,发掘工作还在继续!
半个月后,荆州考古所那边,适时的在网络上,公布了关于凤凰山168号墓出土了千年不腐古尸“遂先生”的消息。
这个时候,陈翰还正在文峰塔墓地,紧赶慢赶的进行着最新的18号墓发掘工作。
18号墓,也是一座曾侯级别的大墓!
而且其东北面,还有他夫人的8号墓。δhu5iá
发掘过程中,陆续出土了一批带有“曾侯丙”字样的礼器。
而且根据礼器的形制判断,这位曾侯丙可能是比曾侯乙还要更晚的曾侯,大致处于战国中期!
从他的名字也可以窥见一二。
甲乙丙丁,丙可在乙后头。
不过陆续出土的这些青铜器里,除了带有“曾侯丙之行簋”之类的铭文外,并没有其他纪录了什么大事的铭文。
这让人怪可惜的。
但是曾侯丙出现在曾国春秋晚期的墓葬群里,也挺让孔建文意外的。
倒不是文峰塔这边没有战国时期的墓葬,而是这边战国时期的墓葬都是楚墓,出土的都是带
有浓郁楚文化,以及“楚”子铭文的贵族。
所以之前大家都认为,文峰塔这片,应该在战国时期就属于楚国了。
所以曾侯乙的墓才在更北边的擂鼓墩那边。
但是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位比曾侯乙在位更晚的曾侯埋葬。
那曾侯乙的墓跑到擂鼓墩去,就有些太奇怪了。
而且擂鼓墩那边还有一座曾侯级别的大墓,是被保护起来了,禁止发掘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战国早期的两位曾侯,到了更北边的擂鼓墩墓地下葬,而曾侯丙却又迁回了文峰塔?
或许战国早期,曾国的疆土曾经有过一次大的变化?
这注定是一个,目前暂时无法解开的谜团了。
跟随孔建文一起发掘18号墓的陈翰,在得知了荆州博物馆那边,准备好遂先生的宣发工作后。
也就暂时告别了发掘现场,与赶来和他会和的卫思思,买了一班随州前往荆州的动车票。
原本,他是答应了荆州博物馆,要帮忙做一期遂先生科普视频的。
算是为荆州博物馆进行互联网宣传。
但是后来荆州博物馆那边,又提出了建议,希望陈翰能够作为“特邀参观者”的身份,在遂先生地宫正式开放之前,来进行一次“初见”直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