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主观上,韦扶风当然贪婪成都平原的千里沃土,但客观上,他需要整治内部,笼络流民之心,练兵积粮,筑城兴商。
西川是块宝地,但盯着的大人物太多,内有朝廷和藩镇虎视,外有吐蕃和羌族(茂州一带,党项人一支)的威胁,想要守住需要付出很多兵力。
韦扶风认为与其进取西川,不如向大江下游发展。
李子奇的使者回到梓州,交给李子奇一封任职指挥使的公文,韦扶风当着使者的面亲笔所书,加盖了川南节度使大印。
使者禀告了亲眼所见的巴城,渝中城,军民的生存状态,以及军制和治政。
李子奇听了之后,更坚定投附韦扶风之心,有了韦扶风的任职公文,日后不会被诟病反复小人。
李子奇命令使者,又去见朝廷军力的李顺节。
使者见到李顺节,言称李子奇敬仰李顺节勇猛,又知道李顺节是镇江节度使,请降为节度使判官。
李顺节自然欢喜,他知道李子奇也是出身神策军,不疑有诈,答应了李子奇的归附,任职李子奇为节度使判官,其下军力成为镇江节度使军力。
获得李顺节的接纳,李子奇又暗中策反其它神策军出身的将官,获得五千军力的联盟。
策反神策军出身的将官投降李顺节,在心理上容易接受,没人愿意投降不熟悉的川南军。
结果,还未交锋开战,杨守亮军或明或暗的背叛一半。
杨守亮惊怒惶恐,明白不能继续留在东川,忙大军开拔南下,打算渡过下游嘉陵江,回到山南西道地域,之后北上返回兴元府。
不想开拔途中,杨守亮的义子杨子实,竟然率领两万后军转去简州,投降了凤翔军。
投降凤翔军的杨子实,就是曾经率军进取川南渝州的主帅,倒是非常擅于见风使舵,趋利避害。
杨子实的背叛,造成杨守亮军愈发动荡,一路不断有军力走逃。
李子奇也想走离,无奈身在杨守亮的中军,他只能暗令属下先走,做出一副惊怒神情应付杨守亮。
但在渡过嘉陵江时,李子奇和近卫,获得机会在江中乘船脱身。
李子奇在下游返回嘉陵江西岸,望着看不见的杨守亮渡江军力,嘴角苦笑,有种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心境。
李子奇没有主动寻投李顺节,而是找个所在隐藏起来,直至朝廷军力追击过来,他才去见了李顺节。
李顺节正自欢喜,这一路上收降了近两万军力,名正言顺的变成镇江节度军。
孙揆虽然是招讨使,但无权干涉李顺节收降。
看见李子奇来了,李顺节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挽扶起参拜的李子奇。
李子奇原本是节度使麾下的行军司马,按理能够求得行军司马军职,但韦扶风指示他求职判官即可。
李子奇明白韦扶风的用意,求低能够减少猜忌,求职行军司马,只怕李顺节寻个机会杀戮,判官一般不领军,但却拥有很多实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