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
言谈举止,也多将小娘挂在嘴上。
似张郎指腹为婚的婚约,到李郎的媳妇是个童养,再到刘郎和自己书童不清不楚,疑似兔毫别雅,这类八卦也是少年们永恒的话题。
太学的开学十分低调。
这是朱元璋要求的,也是朱标刻意为之。
因为太学主要培养干吏,而国子监则是培养翰林等中枢儒学骨干,朱明皇室用对太学的冷落来表明,新开的太学学子,并非是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将来不会对儒学正统们造成威胁……
实际上,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太学尤为重用。
甚至,这里将会左右未来大明的朝堂格局。
一来,太子朱标,曹国公李文忠,韩国公李善长都曾多次亲来讲课,就连天子朱元璋也时常前来,而且还将‘大明皇家学院’的勋贵子弟们,全都排入太学,让他们先学一年的预科,学习算术和各种文化知识……
有识之士,都纷纷寻找门路,进入新开的太学。
一处宿舍内。
铁铉呆呆地坐着,手中捧着一枚银元。
此银元名为大明银币,一元等于一千枚铜钱,也就是整整一贯钱!
在有些地方,这一元钱甚至可以换一千二百枚铜钱。
虽说这银币出现之初,民间并不待见。
但随着大明官府强势推广,紧跟着大明皇家银行在各地驿站开始运作,如今银元在大明南直隶的主要城市,已经是使用率最高的官定硬通货币,官定的兑换比是一元钱等于半两银子。
一边同宿舍的盛庸见状,笑道:“铁铉兄,你这般坐着作甚?”
“就算你再看一个时辰,这一个银钱也不会变成两个!”
太学中的学子,年岁不大一样,有的十余岁,有的十岁左右,还有的二十多岁。
而盛庸,铁铉,平安,吴杰这四人,因为年岁比较近,就住在了一起。
盛庸,自言北人,前元贵胄出身。
铁铉,邓州生员,粮长文书举荐出身。
平安,天子朱元璋义子平定之子,勋贵之后。
吴杰,安陆侯吴复之子,勋贵之后。
因为朱元璋命令大明皇家学院的勋贵学子,必须来太学上一年预科学习基础知识这件事,在阴差阳错之下,四个本来出身属性并不完全相同的少年住在了同舍。
四人年岁接近,又都有股武人习气,这其中盛庸的年岁稍长一两岁,常以大哥自居,铁铉为人正直坚毅,平安好谋果决,吴杰也是能文能武。
若是朱雄英知道的话,肯定要怀疑背后有人操纵……
又或是感叹,天意弄人。
这四人皆为前世四叔朱棣靖难之役的官军名臣,而且都是在许多逃官降官之中脱颖而出者,其中两位差点打的朱棣放弃靖难一度想自杀,因为燕军的百战老营险些被打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