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五张大纸,这样的纸如果换算成标准纸张的话,应该是A0的纸。
十五个人的父母肯定不会是同样的,就算是家庭也都不太一样,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基本上都还算是富裕之家。
小的时候经历的出现在场景里的人看起来也没什么共通的,一直到进清华学堂之前,各人物之间都没有共通点。
至于清华学堂,这算是一个共通点。而且不只这一个!
清华学堂的讲师,出现了同样的人,而且是两个!一男一女!
一开始没注意这对男女,是因为作为清华学堂来说,当老师一辈子都在这里是很正常的。从一开始的吴用到沈秋月,再到后来的人,能看到这一男一女两个讲师是在逐渐变老的,所以就不太在意。
但是王嫣然记录的是,这一男一女教给每一个人的是什么?
梁建宇,学的正好是建筑有关的知识。
沈秋月,学的是银行管理知识,那个时代已经有了银行的说法。换到九州这边,叫钱庄。
六兄妹,学的是戏曲。
……
吴用,因材施教,学的正好是他家本来就在做的酿酒!
……
当看到被圈起来的这些内容,夫妻三人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我认为,那两个教习就是你们俩!”
“问题是,看起来他们不像是夫妻啊!”刘思雨提出疑问。
“我试试,看看能不能切入这两个人的身平!”
切不进去!因为没有名字,没有年龄大小,只能是用猜。
这事倒是不难,有人记得住,这个人是吴用。
酒城那边早就形成了规模,技术工艺早已经深入各烧坊工匠的骨头里面,如今仍是酒城城主的吴用一年难得去一趟酒城了。
具体的说,他们这十五个人,现在基本上都是呆在北平城,偶尔应太学的邀请去讲讲课,或者进宫给朝臣们特别是工部户部这些讲讲一些他们更懂的知识,多数时间就是呆在将军府里他们专门的小院子。
他们的学生遍布大汉皇朝,比如皇家歌舞团的六兄妹,教出了整个皇家歌舞团的全部成员,如今基本上六兄妹已经不登台了;比如挂名工部的吴用这三个城主副城主,整个工部都算是他们的学生。
只有吴用的记忆算是相对完整的,他记得很清楚,自己在清华学堂的讲师姓什么,多大年纪。
“对啊,清华学堂的有个讲师跟大哥你同姓,还有一个跟嫂子你也是同姓,我考入学堂之后,他们就是我的任课讲师,在问过我家的情况之后,教的就是我们家做的东西,教我学酿酒和蒸溜。教了我不到一年。”
“我是七月初一入学,两个讲师应该是第二年初的生辰,二月间,相差七天!我记得,当时两个讲师还把我叫到他们家里吃饭!对,他们是一家人!”
“但是他们没说自己多大岁数,而且只请了我这一个学生去吃的饭。当时说了什么我就不记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