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可用硬盘,就能还原大量资料,例如市政、图书馆建筑里的硬盘,大概率存有海量多语言资料。
最后下下策,找幸存者做翻译或学习语言。
找人变成下下策,唯一的原因是时间。
王齐来这个世界才三十几天,不了解本城市的气候变化,对于灾难发生的时间点,只能胡猜。
按马路上数量偏少的车辆损坏情况,以及周边建筑的状态,做最乐观估计,现在至少是灾后二十多年。
人类体能达到巅峰且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年龄在25到35岁,他们应该更容易在末日灾难中幸存。新笔趣阁
该年龄群到现在最年轻的是五十岁,还能在怪物口中夺食吗?有几个幸存者能活这么久?会不会因丧失狩猎能力被同伴处决?
更年轻些,假设是当时的在校大学生甚至更小些。灾后他还保持学习吗?现在仍有多语言交流能力吗?
以上还是王齐对时间最乐观估计的结果,假设接下来气温会降到冰点以下,并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灾难发生时间再翻一倍都有可能。
所谓现代教育,是与工业化需求相匹配的,灾后即使一代目幸存者有心教育后代,大概也只能以识字为最终目的,而非传授工业时代的无用知识。
具备一定知识的幸存者不排除仍存在,数量必然极为稀少。
眼下连个活的都还没见过,指望碰上可交流的幸存者显得有些异想天开。
低概率事件不能指望,笨办法和现代人的方式齐头并进吧。
缺乏语音资料,生啃新语言的难度着实太大,但也得试试,先研究词典目录里的词根规律。
发电比较容易,八楼杂物间还有台汽油发电机,拆了改手摇的或骑行发电,难度不大,这件事近期就可以做起来。
然而不可能边骑单车边玩鼠标查看电脑,万一某一脚力气不够,直接就低压断电了,力气太大烧掉电器更糟糕。
有必要利用蓄电装置提供稳压环境,但这么多年过去,要找个能用的电池也不容易。
晚点做个简易电路检测工具带着,外出时留意下。
近期目标有了,作息时间也要重新安排。
以后下午开始睡觉。
具体把握时间,则要依赖日晷。
这是早些天手工做的计时工具,放在十楼临街侧观察点所在房间。用的时候揭开几片百叶,让阳光投到日晷中间,钢钎做的针会给个时间投影。
之前都没用上,因为那些天白天清醒时都有大雾,得接近中午雾才会散去,那时他都睡了。
……
晚上醒来时,月亮升的老高。
照例检查过楼上楼下,吃完东西。
去四楼。
看了眼物资间,邻居没来。
距离外挂到账还有些时间,先干点体力活。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