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槽!说啥来啥!”
“这声势可不小啊,不知道能不能超过前年。”
“还好我关窗户了!”
大家反而很兴奋,在窗前排成一溜,组团围观。
姚远也很兴奋,这是骨子带来的“阴天乐”属性,从小到大每逢刮风下雨,下雪沙尘,他都开心的不行不行。
而他看了一会,忽地一拍脑袋,道:“开工了!开工了!”
“刘薇薇,你拍几张照片发到你的网络日志里,然后在公共频道置顶。”
“吴军,你写一篇文章也发上去。”
“你们不都有号么?每人至少写一篇,就写沙尘暴来临时的亲身感受。”
姚远说完,从抽屉里摸出一部相机,背上包就走。
“姚司令,你干嘛去?”
“去外头拍点照片!”
“哎,那那那……”
刘薇薇翻出一个口罩,追出去:“你戴个口罩啊!”
姚远接过戴好,道:“你组织一下,最好带动带动网友,注意别暴露我们地址。”
他抹身下了楼,站在街边一看,好家伙!这么会工夫天空愈发沉暗,能见度迅速下降,相邻的锦湖园公寓还算清晰,再远点的楼已是影影绰绰。
“好新闻啊!”
姚远点点头,像这种影响一座城市的极端气候,仅仅看电视、看报纸,不足窥见万一。因为每个人都在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发声渠道,即网络。
美国博客怎么兴起的?就是因为911的时候,有大量目击者、亲身经历者在网上发日志,才带动了博客热度。
今天沙尘暴性质相同,可以培养一波用户习惯。
简单讲,就是做个示范,告诉网友这个东西是干啥的,能怎么用。
“滴滴!”
姚远伸了几次手,才拦下一辆出租车,道:“随便转,我拍点照片。打表就按表走,不打表你开个价。”
“你包多长时间?”
“大半天吧。”
“……”
司机瞅瞅这破天儿,竖起两根指头:“200。”
“走!”
出租车缓缓启动,汇入车流之中。
也不是堵,就是开得慢,每辆车都打着灯,小心翼翼的行驶,远点的连红绿灯都看不见。
姚远让司机往北,奔三里屯、使馆区一带,一路只觉整座城市都被包裹在黄沙之中,大名鼎鼎的商场、写字楼此刻只剩轮廓可见,唯一能看清楚的,就是那一排排整齐发亮的窗户。
出租车不时停靠,他下来拍照片。
戴口罩也是满脸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