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声潺潺。
灯下,荀彧聚精会神的读着一首诗。
那是柳羽让他待雨停之后,悄悄交到“桥子”手中的,荀彧一边看一边轻轻点头,似与这诗间文字神交甚深。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
——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玉林有柳郎!”
再度轻吟了一遍,荀彧不由得感慨万千。
“自卖自夸,不愧是你呀,贤弟!”
就在这时。
“叔叔,可找到你了。”
一道声音自门外传来,喊话的是荀攸,字公达。
在荀家,他的辈分儿矮荀彧一辈儿,故而他称呼荀彧为叔父。
荀彧匆匆放下诗,起身为荀攸开门,门外荀攸穿着木屐和蓑雨衣,手里提着一小壶酒。
荀彧疑惑:“公达?你怎么冒雨找到这儿了?”
荀攸轻笑。“我在太学就听说叔叔来了这玉林观,今日太学休假,我便来寻叔叔,叔叔是在读书么?”
颍川荀氏家教甚严,尽管荀攸的年龄长荀彧不少,可他依旧以“叔叔”称呼荀彧,举手投足,也以‘小辈儿’自居。
说起来,荀彧被称为荀氏“三若”之一,荀攸是再小一辈儿荀氏子弟中的翘楚,两人惺惺相惜,关系更是默契。
只不过,荀攸没有受累于名声,顺利的进入太学,眼看就要毕业,将来入朝为官,前途不可限量。
反观荀彧的前程,却暗淡无光…
荀攸生怕叔父想不开,故而总是来与他攀谈,一来聊聊学问,二来也劝慰下他。
荀攸进了屋子,脱去了蓑衣,将湿漉漉的手擦了擦,俯身去翻桌案上的竹简。“咦,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玉林有柳郎…柳郎?难道便是叔父看重的那位玉林观的柳观主?”
荀彧将竹简拿过来,扔到了一边。
“我随手翻看的,来,坐!”
荀攸随意坐下,他冒雨前来,衣冠不整,而荀彧在自己的屋里仍是仔细的整理过衣服,才正襟危坐。
缕缕幽雅的淡淡香味弥漫此间。
“叔父,其实入朝堂有许多种方法,边陲立功、进入太学经学院,或是靠一些‘小事’赚取孝名,举孝廉做郎官,唯独这投身玉林观,以‘道’入朝堂是最难!”
“公达,我知道你是在提醒我,也知道你眼力不错,十三岁那年,祖父荀昙去世,祖父手下一名唤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祖父守墓,所有人都没看清楚此人面目,唯独你察觉到此人脸上神色反常,猜他是做了什么奸滑之事。”
“果然,一干叔、伯们盘问之下,这才问出,这张权是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因为此事,族人们对公达刮目相看,六叔更是将公达送入太学!由此可见公达眼力过人。”
言及此处…
荀彧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