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之前的时候,朱玉颖没少带何栋这小子往东宫跑过。
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何栋记下了皇宫的模样吧?
何秋喜笑颜开的哄着何栋,父子两人这些天都是在这样的傻兮兮的对话中乐呵一天。
这惹得一边的朱玉颖极为不满,觉得何秋在和她抢孩子。
这样简单的生活,只是持续到了冬日,朱棣正式召开第一次大朝会的时候。
何秋作为侯爵,不能不参加这样的大朝会,早早的起了床,屁颠屁颠的赶到朝天宫。
等到朱棣龙行虎步的坐到那张代表着大明王朝最高权力的龙椅上的时候,有些年纪大的老人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朱元璋。
这两父子实在太像了,更何况朱棣如今也是不到四十岁登基,和当初朱元璋登基的年龄差不多。
唯一有些区别的是,当初的朱元璋登基,身边文臣猛将无数,如今的朱棣看起来身边的亲信文武要少上不少。
但何秋知道,这都是假象罢了。
朱棣手下那一票将领们,虽然没有了历史上靖难战役的表现舞台,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何况这些人本就算是朱棣的潜邸大臣,可以预见的是,在朱棣治政的时候,这批人肯定是会得到重用的。
更何况,除了这批人,还有在历史上曾给朱棣造成极大的麻烦的平安等人,他们现在可都也是朱棣的手下。
毫不夸张的说,朱棣手下就是将星如云,只是现在这些人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表现机会。
一旦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肯定会在大明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朱棣手下的盛世出一份力气。
但仅仅如此,朱棣和朱允炆那个望之不似人君的家伙,也是差距巨大,单单是双方的气魄,就已经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之前为什么要支持朱允炆当太孙呢?
朱棣已经当了将近三年的太子了,在场的很多人对于他的执政风格也有些了解了,说得直白点,和朱元璋算是一脉相承。
这可能会让很多渴望改变朱元璋定下来的国策的家伙们失望,但更会让那些心中还有着自己理想和政治抱负的人们欢欣鼓舞。
在这样的大势下,无论文武大臣,都是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
他们都是明白人,只要朱棣继续保持朱元璋的对内、对外的改革,他们总是有机会成为勋贵,有机会将名字刻在昭昭青史之上。
远的不说,之前被朱元璋指派去修复淮河水道的那个家伙,不久可能达成名留青史的目标了吗?
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此人至少会在两淮之地,留下自己的大名,为后世所传唱。
蓝玉摸了摸自己鬓边的白发,有些怅然的说道。
“若是我能老上十几岁,说不定会和其他人一样,热血沸腾啊!”
龙椅上的朱棣还在那说着一些鼓励开疆扩土的话,底下的蓝玉却是意兴阑珊,他把自己的忠诚都献给了懿文太子朱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