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离开毛文龙府邸后,担心有人跟随,便径直向闹市而去。
在确定没人跟随,他又七弯八拐,才从后门进入罗三杰临时下榻的馆驿。
罗三杰焦急的等待他多时,一看到尚可喜,便问道:“事情办妥了吗?”
“嗯。”
尚可喜掏出毛文龙付的银两,放在罗三杰的面前。
罗三杰松了一口气,“杨承应真是料事如神,知道找毛文龙做生意一定成功。”
尚可喜道:“大人是精准的判断出,毛文龙急于立功的心思。”
罗三杰认同的点了点头。
如果不是一个急于建功立业的人,可不敢干这种相当于“杀良冒功”的交易。
一件事落了地,罗三杰又为另一件事悬心。
“今日,巡抚大人设宴款待我。听他言语间透露的心思,只怕是对杨承应不利。”
紧接着,罗三杰把席上的具体情况,详细的告诉了尚可喜。
尚可喜听罢,皱眉道:“大人早料到会是这样,不过大人也对我说起,眼下巡抚大人的心思全都集中在收复沈阳,暂时不会对大人和您不利。”
“否则,大人也不会把您派来辽阳。催问抚恤之事虽然紧要,也没紧要到您亲自跑一趟的程度。”
听到尚可喜的分析,罗三杰总算安下了心。
“也不能说完全不重要。”
“我懂杨承应的心思,他从来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金州库存的粮食能不能撑过冬天,还属于未知之数。”
“我这边会遵照他的意思,赖在了辽阳,直到巡抚大人把抚恤给我为止。”
罗三杰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件事,又问起尚可喜下一步的行动。
尚可喜答道:“如果这边没有大事发生,我就待在您身边,直到您离开。”
罗三杰抚着心口,笑道:“有你在我身旁,我就放心了。”
尚可喜机灵,有着不逊于杨承应的鸡贼,令罗三杰感到安心。
他们没有立刻返回金州,意味着什么。
杨承应自然很清楚。
他修书一封给水师统帅沈得功,让他以水师名义向登莱巡抚陶朗先催促粮草。同时借沈得功之口,向辽东经略熊廷弼委婉的表达了抚恤阵亡将士的意思。
这些事需要时间才能见到效果,而目前最有效果的是木炭。
制炭,远在商周之际就已经相当成熟。
百姓们因地制宜的制炭方法也未必落后。
在齐大壮的带领下,为了自己也为了百姓,不少铁匠出身的精壮加入制炭大军。
一座座炭窑拔地而起,一批批木炭烧制出来。
到了九月初,天气逐渐转凉。
杨承应让各镇组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