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之戈,威风凛凛,赫然是一名二境的马夫。
这世间修行的门道各有不同,但大致可分为九境,从低至高。
这名马夫的出现,意味着一名贵人到达了集水镇。
陈青山三人皆投去了好奇的目光,车驾之上有烙印,那是一株青色的麦穗,此烙印为长青书院独有。
天下书院无数,但能传文脉的唯有三座:圣衍,白鹿,长青。
圣衍书院为圣人所创,为天下正统,长青与白鹿皆由圣衍所出,后自成一脉。圣衍书院在神都,白鹿在豫章州龙虎山之侧,长青则毗邻渤海。
远从渤海而来的贵人,不知到这小小的集水镇干嘛?
车驾上有三人,一清朗少年,还有两名中年儒士,三人对坐,透过车笭,看到了唐楼上的陈青山等人。
“小吏,磨刀匠,还有个小沙弥,这三人聚在一起,倒是有趣。”车驾内一中年儒士郭云开口笑道,其身侧有墨影浮现,为山川河流,飞鸟鱼虫。
郭云,曾于长安观画,得画圣吴道子几分神髓,并以画入道,步入儒道第六境,为天下名士。
对面同样是一名大儒,境界与郭云相当,名为王旭,擅长楷书,以书入的儒道。
王旭品了口茶,应道:“君子和而不同,这三人,似乎与殿下一般年纪吧。”
说着,看向了清朗少年,清朗少年穿着明黄色儒袍,眉宇间有淡淡的贵气。
所谓贵人,说的便是他,当朝圣皇的亲子,十三殿下,拜于渤海长青书院,师承王、张两位大儒,同时也是一名初境,问学境的儒生。
十三皇子看了唐楼上的三人一眼,的确如王师所言,他们与自己一般年纪,却也仅仅是年纪相当而已。
十三皇子也仅仅是看了三人一眼后,便不在意了,就如同天上的苍鹰不会刻意关注泥水里的虾蟹一般。
十三皇子执弟子礼:“郭师,王师,前面便是集水镇,我们先在这等候,看时候,那南诏的崇圣和尚也应该快到了,他能否成功入京,还得有劳两位了。”
“应该的。”闻言,王旭与郭云同时回答道,面色化为肃然,显然对十三皇子所说之事极为看重。
所谓南诏崇圣和尚,其实是南诏王。
作为大唐属国,南诏素来有尊佛的传统,前些日子,当代南诏王出家为僧,法号崇圣,为表虔诚,他要北上入长安面圣,然后在大悲寺学习佛理三年。
南诏龙首关之外,便是吐蕃,吐蕃的东边,是号称有万妖栖息的妖廷。若取南诏,吐蕃与妖廷便可直入大唐疆土。
大唐镇南关与南诏龙首关在地理上为犄角之势,龙首关抵御吐蕃,镇南关与妖廷作战,二者守望相助,让吐蕃与妖廷在边关战事上连连吃瘪,不得寸进。
所以,在崇圣动身前往长安的时候,南边的吐蕃与妖廷也动了,他们要在路上截杀崇圣和尚,动摇南诏根本。
而十三皇子与长青书院的两位大儒,便是为这崇圣和尚顺利入京而来。
不知集水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