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穿梭效应的重点。
不过,阿贡国家实验室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有着相对成熟数据的川海材料研究所。
在耗费超过十五亿米金搭建起来的超算中心+化学材料计算模型的支持下,樊鹏越和曹毅然针对‘单斜伽马相硫’的稳定性模拟实验和人工实验进行的次数已然超过了三位数。
从碳纳米管,到石墨烯,再到富勒烯、直链乙炔碳等各种碳的同素异形体,他们都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和人工重复性实验。
而从实验数据来看,这些碳的同素异形体在稳定‘单斜伽马相硫’结晶的性能上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追上经过氮钠材料进行特殊处理的五边形缺陷石墨晶格材料。
有效果,效果不算强。
这是众多碳同素异形体在锂硫电池中稳定‘单斜伽马相硫’结晶的情况。
了解到这份消息后,徐川也松了口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阿贡国家实验室想要在短时间内完美的制造‘复刻’出他们手中的锂硫电池技术,难度很高,甚至几乎没什么可能。
毕竟氮钠材料特殊处理石墨,形成五边形缺陷碳硫复合材料是通过化学材料计算模型无数次模拟实验得到的。
要想人工实验走通这条路,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份可能比买两块钱材料直接中五百万的大奖都还要低。
尽管在材料学中,有一个学科或领域叫‘逆向分析工程’,指通过微观谱图对‘材料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达到还原基本配方的目的。
但实际上目前的逆向分析手段,几乎不可能做到实现对材料的完美分析破译和复刻。
很简单,因为要重组一个东西,必须知道它的所有信息,否则重组出来的东西还是不是同样的,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在分子原子层面,量子力学不确定原理表明,无论是测量,还是操作,都没法做到百分百精确。
也就是说,你要测量该物体的所有信息,但实际上只能得到部分信息,而且还不精确。
当你想操作原子分子让它满足你预设的条件(比如放到某个位置)时,也没法做到精确,很有可能放偏了。
因为你不知道它到底是在什么环境,多高的温度,多高的湿度这些中化合出来的。
所以说,要逆向分析重组到一定的成果很简单,但要完美复刻,几乎不可能。
毕竟逆向分析真要那么容易完成的话,其他的不说,他自己研究的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早就遍地都是了。
那些西方国家更不可能从他手上花费大价钱购买。
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阿贡国家实验室难以在短时间内研发出锂硫电池,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坏消息中好消息了。
如果阿贡国家实验室无法研发出和能在性能上他们媲美的锂硫电池,华国接下来在新能源和电池领域的部署,甚至都能因此合理的转变一些,朝着垄断的方向去做!
:晚点还有一章,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