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缗,与‘贯’相当。
两百万缗,这不是一个小数字。
大明去年的全年盐课收入,也才一百三十七万贯而已。
而且,以此估算,宋时的海贸规模在一千万贯到两千万贯之间。
按照朱塬在信中的构思,未来十年,只要一直保持放开鼓励态度,大明海贸绝对能做到更高。
至于十年之后,按照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的说法,就该逐渐转变成大明各行省之间的内部贸易。朱塬因此才会设置几个十年之期,12张牌照,十年不变。大明市舶法令,试行之后一旦确认,也是十年不变。
十年之后,情况不同,当然要重新考虑。
老朱看到这里,会心而笑。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是小事。
因为朱塬当初提起的某些大规划,老朱私下里也不止一次对着那座地球仪反复斟酌。
平定中原后,老朱觉得首先还是要休养生息几年,根据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从后世带来的各种见识,发展生产,迅速把大明国力提升上去。
然后向北,彻底把蒙古之患解决,再考虑其他。
更长远一些,老朱私下觉得应该向西。
北边很大,但太冷。
西边,不仅也足够大,而且还是一片后患。
早除早干净!
至于东南那些个岛国,国小民弱,也没甚么物产,太早打下,老朱觉得只会图耗钱粮。再远,那甚么美洲大陆,还有南边的澳洲大陆,老朱很是眼馋,但一时也到不了,不能急。
不能急啊!
就算自己这辈子做不完,标儿,还有其他一群孩子,也能接着做。
不过,既然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感兴趣,想要动动手,他也不反对,都已经开始投入建设海军,不能白养着,除了运粮,偶尔开疆拓土一下,也是应当。
随后是从各家海贸公司抽取两成股份的事情。
朱塬认为,既然海贸之利如此丰厚,朝廷严格监管并收取赋税的同时,直接从中切分利益也是理所应当。朱塬还坦明,如果不摆上明面,这部分利益将来也会被权臣勋贵悄悄攫取,既如此,还不如官方明着分配。
读到这里,老朱想到的是《天书》中那一节,李自成破京师,朝廷府库空空,百官勋贵家里,却是榨出了七千万两白银。
这种事当然不能再发生。
因此,老朱其实觉得抽取两成太少了,但,稍微想想,他还是决定信任朱塬。毕竟,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还留了额外两张牌照,信中说是成立国有公司,老朱稍稍转念,就能联想很多。
比如,两张牌照,可并不意味着只能占取全部海上贸易的两成份额呵。
再就是,朱塬还提及这么做的另外一重用意,以后,对于百官勋贵的封赏,可以使用各种‘公司’的股权,而不再是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