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后一日,换算成现代农历则是二月二十,多达两千人的庞大队伍终于在郑克殷的带领下,正式离开圭谷,前往合儒!
古代的农历在表示每月之中具体哪日的时候,用的是甲子纪日,这对于现代人而言其实太过复杂,在未来合适的时候,郑克殷也将提出改革,按照现代农历的方式以数字表示每月中的日,以方便普通百姓知晓和记录日子。
郑家既然是扶桑殖民司的领导家族,因而此行郑克殷和郑安良会乘马车南下,另一名殖民司的主要官员张万祺则乘坐另一马车;毛兴和林大江二人则骑在马上,帮助郑克殷监督队伍的行进。
从圭谷城到合儒城约有四十二里路(合约24公里),即使步行,最快也仅需三个时辰便能走完,因而这日早晨出发,约摸着午后便可抵达。
但队伍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开天坊的开拓者,只是些平常百姓,而非不怕行军的士兵。
因而郑克殷专门安排午时暂歇一个时辰,下午再走完最后一段路,大约在下午后半段的申时(即下午3点至5点)抵达合儒,届时还可以趁天未黑之时安顿下来,吃上晚饭。
在这日的徙行以前,殖民司吏员也专门踩点来回走过这段路途,以确保道路通畅,不会产生意外。
如果要说可能有什么容易出现的意外,那大概是吓人巴拉的野兽从高大的草泽中出没,惊到开拓者们,甚至还有可能跑出来袭击他们!
毕竟扶桑的开发程度仍然不高,山川沼泽基本维持着原始的风貌——郑克殷很期待着能够自己亲眼看看这样的原始风光,便特地挑选了窗洞足够大的马车车厢,随时可以扒开帘布看看风景——至于野兽来袭怎么办,走在队伍两侧的青丘营勇士便是答案。
若是能趁机猎杀灰熊、土狼、山狮(美洲狮),明人的队伍便反而能转凶为吉,将其视为大大的吉兆!
不过现在郑克殷拉开帘幕时所看到的仍是宽广的农村、磨坊与田野,这自然是因为近圭谷城的地方都被汉番众民开发了出来。
郑克殷可以看到已经播种好的青翠的粟田(小米田)与麦田,更多的则是只播种了一部分。农民们和几头牛仍在地头里辛勤劳作,见他们这支庞大的部队走过,不少人还会驻足观看,偶尔点头鞠躬致意。
正如郑克殷先前就认识到的那样,粟(小米)和小麦乃是扶桑辖地占主导性地位的主粮,这是人类适应偏于干旱的地中海气候的必然结果。再顽固的农民,在面对与故乡完全迥异的风土时,也会为了填饱肚子而选择最有利的作物。
在殖民司翻阅档案的时候,郑克殷倒是发现十几年前的金门其实是有种过水稻的,这是利用这一时代的加利福尼亚仍然较为湿润、水泽众多的特点,但随着开发的深入,粟田、小麦田的比例迅速超过了水稻田,也由此带来了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
除了粟田与麦田以外,郑克殷还可以看到田边种植得相当齐整的橡树园,这自然是明人与番人共同的劳动成果——食用橡果是番人的传统习惯,即使得到汉文化的教化,这一传统习惯也继续延续下来。
先司长郑克臧特地在圭谷城的郑家产业安排了一片橡果园,那便正是一片实验田。大体掌握了如何人工种植大量产果的橡树之后,圭谷城外农村几年间便遍地都种上了橡树,形成不难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