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收复燕京,我大宋总有一日也能再现汉唐荣光!”
跟在种师中身边的赵莽,毫不客气地泼冷水:“大唐势力能延伸到金阿岭(兴安岭)以东,是因为有唐军强大兵备做后盾。
你觉得以宋军目前状况,能支持朝廷把版图拓展到那样的极东之地?
我看,只怕连榆关都跨不出去!”
吴璘挠挠头,悻悻道:“兵备疲弱,也总有改变的一日......”
赵莽直言不讳:“目前的大宋,自上到下,不具备这份气吞四海的雄心气质!”
种师中似乎颇有同感,捋着白须慨叹一声:
“我大宋武备,确实一言难尽,自古文武不分家,可五代时武人横行,而我大宋似乎矫枉过正......”
赵莽笑道:“古来为臣者,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种家便是此间代表!
种使君先辈本是国朝之初的文宗大儒,至仲平公(种世衡),由文入武,创设种家军,终成一代名将!
连种使君都有此感触,可见我大宋,以文制武之策,放之当代已不合时宜。”
种师中捻须笑道:“赵将军似乎对此颇有见解,不知有何解决之道?”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赵莽道:“一点浅见,称不上解决之道,只希望能起到加强兵备、给武臣公平地位的作用。”
种师中、吴玠吴璘都看着他,赵莽笑道:“其实文武分家并无不可,但要做到文武并治,而非用极端文臣权力压制武臣。
要做到文武并治,就需要划清权责范围,民政、财权、军务、司法、监察有清晰界定,尽力实现各司其职、人尽其事。
当然,武臣专管征伐,在权力体系中较为特殊,必须加以制衡。
另外,有特殊时期、特殊地域,需要统揽军政财法各项大权,也需要设置临时性衙署总揽大权,提高地方治理、调度效率......
总的说来,精兵简政四字,可以囊括大宋将来的初步改革方向......”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种师中捻须沉吟片刻:“赵将军认为,如实权节度使制,应该得到恢复?”
赵莽摇头道:“唐代节度使缺乏制约,权力过重,一旦中央式微,容易出现尾大不掉之局面,并不可行。”
吴玠道:“如宣抚使制,由朝廷临时派遣,事毕则罢,倒也可行。”
赵莽道:“可以在宣抚使制基础上,做进一步改革。
譬如宣抚司不常设,却因权力过重,容易搅乱地方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刑使司各部日常工作。
且宣抚司多数时候专为征伐而设,职权使用上偏向于战争,从而忽略地方民生,容易给地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吴玠点点头,想起不久前,容城附近聚集大量饥民,隐隐有生乱迹象。
最后河北转运使詹度,紧急调拨粮食救济饥民,又延缓了在沧州、深州一带的籴米工作,才勉强稳住河北东路北部的民间形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