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朝中提议迁都长安之事,荆益联军的将官自然都知道。
不仅仅是帐中人,各州各郡的世家望族、达官显贵,大家都知道此事。
很多明智之士也清楚,董卓不迁都不行。
眼下的董卓,唯一仰仗的是手中的强悍军力。
在政治方面,董相国的声望已经跌倒了零点往下,直奔负数使劲,门阀望族皆视其为敌。
没有军队,董卓的下场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为军队,董卓必须迁都关中。
关东诸郡守内部虽矛盾重重,毕竟人数众多,虽然论战力,他们暂时比不上西凉军,但他们强在持久。
有袁绍和袁术这样拥有巨大潜在能力的门阀在,关东诸郡守的背后,就等于有了各州各郡望族的鼎力支持。
有他们的支持,钱、财、兵源……关东诸郡守的战争本钱源源不断,被董卓打败或者打光了的士卒,很快就会重新汇集起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内郡守王匡,他在两个月之前与董卓交锋,被董卓分兵强渡小平津袭击了后方,麾下兵将全灭。
但王匡返回泰山郡招募兵将,短短时间便招募了数千兵卒,又重整旗鼓,准备再战。
若是没有泰山郡本地的门阀支持,单凭王匡一个老光棍子跑到大街上去发传单……怎么可能会拉到几千人头?
但雒阳的董卓,他手下的西凉兵是打一个死一个。西凉军若是真死绝了,董卓就是整天整宿的去街上发传单也招不来人。
这里没有任何人会主动予资源与他。
董卓在司隶没有根基,他想补充兵源,只能在凉州募兵。
长安地处关中,比雒阳更加靠近凉州。
迁都是董卓的生路。
可也正因迁都涉及到董卓命脉,帐中的诸人在听了刘琦的话后,心中皆是忐忑不安。
蒯越试探性地问道:“少君,莫不是想以我盟军之名……阻止董卓迁都?”
还没等刘琦回话,便听贾龙急忙劝阻他:“万万不可,董卓迁都长安,个中关系牵扯太大,事关他本人的生死存亡,吾等若用迁都之事威胁他,以董卓暴戾之性,必然与吾等翻脸,怕是得不偿失!”
便是和贾龙关系不睦的那些东州士将校,也纷纷表示赞成。
蔡勋谏言道:“如今之局面与我军有利,还请公子勿要率性为之。”
适才因为索要官职而浓烈的气氛,此时竟为止一窒。
众人感觉空气都凝固了。
面对众人的反对,刘琦的表情未变,淡淡道:“诸公所言,我尽知晓,其实董卓若要迁都长安,倒也并无不可,毕竟高祖曾定都长安治于宇内,到了那里,亦不会折辱汉威。”
贾龙皱眉看着刘琦,不明他的话为何前后颇有矛盾。
“既然定都长安并无不可,公子适才所言却为何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