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宋应奎在三叔的协助下,将爷爷派二叔到街上铁匠铺买的铁制车轴箍装到了车轮上,钉了半卯连接好,硬套在车的大轴上,打上了车轴和轴箍的卡扣。给自家做的牛车,算是交了工。
看到牛车做成,宋田顺赶紧吩咐大儿子宋应勤将老牛从牲口棚里牵出来,套上架套。父子两人便走出院子,在庄里的路上试起了车。
“我奎娃做的,用起来还顺手着哪。娃娃的木匠手艺,成着哪!”在庄路上遇见打招呼的熟人,宋田顺不无自豪的说这是自家长孙做的活。有个能干的孙子,他终于能扬眉吐气一把了。
因为家中没有牛车,宋田顺感觉自己在庄里都抬不起头。没有牛车的家庭,与给人当人手的家庭都一个层次了,甚至有的当人手的家庭,还能有一辆牛车哪!
爷爷以试车的名义,炫耀了一圈后回到家里,张口闭口就是夸孙子,说做的这个车,有老把式的能耐。往后别人要叫自家孙子干活,得提着礼来请,随便张口叫,可不能去。匠人就得有匠人的架势,不能失了身份。
“奎娃、还有两天才过年哪,你和你三爹再忙一哈,趁着这两天,再打两副风匣出来。过年的时候,我和你娘转娘家的时候,一人带一副回去。”本以为做完牛车可以歇息一下,结果奶奶姜氏跑过来,又安排了一个活。
成木匠这才几天?咋就干不完的活哪?
奶奶既然开口安排了,还是转娘家的时候要带的礼,作为孙子,有什么理由推辞哪?只能抓紧时间干了。
做完两副风匣,已经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虽然没干木匠活,但过年的一堆杂事以及给亲房拜年,也够折腾人的。
大年初二,宋应奎和二弟宋应芳被安排牵着家里的老骡子驮着奶奶去离杨家堡村有二十多里地的小官庄村转娘家。老爹宋学勤则牵着牛车,带着宋应奎娘纪氏和三弟宋应全转小外家。
“奶奶、你骑骡子成不?要不你和我娘换一下,你坐牛车,让我娘骑骡子?”奶奶有眼疾,宋应奎觉得骑骡子太危险,还是坐牛车稳妥一点。
“骑个骡子有啥的?奶奶我眼睛好、当女子的时候,一个人骑着马,经常从小官庄往五营和官营镇上跑着哪,还骑马去过县城和瓦州城。你和芳娃只要牵着骡子把路走对就成。”姜氏没理会孙子的担心,反倒是很自豪的说起了自己的骑术。
好吧、也是瞎操心了。既然奶奶对自己的骑术这么自信,咱就出发吧。
二弟牵着骡子驮着奶奶在头前带路,宋应奎背着风匣在后边跟着,祖孙三人去小官庄村转老外家。
一路上宋应奎时不时的观察着骑在骡子身上的奶奶,生怕一个不小心,奶奶从骡子身上掉下来。看了几回后,就发现确实是白担心了。奶奶骑骡子的技术,真不是吹的,走在平地上不说,就是过个沟沟坎坎,人家在骡子身上依然稳稳当当。看来奶奶年轻的时候,确实是经常骑马。
走了两个多时辰,快到中午的时候,祖孙三人才到目的地小官庄村。进了小官庄村后,奶奶的娘家很好找。因为全村,数奶奶娘家的院子最大,房子修的最好,一水的砖瓦房。与奶奶娘家的房子相比,柳家营柳三爷家的大房宅子都不能看了。
宋应奎奶奶的娘家,小官庄村姜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