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所以,他很轻易的就知道了,吕公著的心思。
因为,在大宋历史上,也曾有一个和现在的司马光情况相似的大臣。
这位大臣的名字叫做:欧阳修!
最初,太常礼院给欧阳修定的也是单谥文。
所以在当年,此事在朝野闹得沸沸扬扬。
欧阳修的门生、故旧、学生纷纷跳脚,甚至猛烈抨击太常礼院,认为这些官僚是因为没有吃到欧阳修家属的贿赂,在故意打击报复。
此事,一度甚嚣尘上,闹得很大。
于是,赵煦的父皇,将之下朝议,在朝堂的议论上,这个单谥为欧阳修的朋友们集体驳回。
时任右正言的常秩,以欧阳修有定策之功,认为当加献,为文献。
而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对——欧阳修生前和苏轼一样是大嘴巴,得罪过无数人,政坛上的政敌,数都数不清楚。
加上他多次主持贡试,因为他的倾向,直接改变了大宋文坛的风向。
这固然让无数人受益,但也打断了无数人的前程。
多少人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不舍昼夜的努力,结果,一到科场就两眼一黑——怎么不考我学过的了啊!
于是纷纷发挥失常,这些人科举失利后,自然会将一切怒火,发泄到始作俑者的欧阳修身上。
于是,欧阳修成了个大靶子。
有多少人仰慕他、感恩他,就有多少人讨厌他、厌弃他。
于是,在当时的大宋,从上到下,都有一大批欧阳修的敌人。
所以,欧阳修生前死后,他的桃色绯闻和故事,才会传的满天下都是。
很显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欧阳修的敌人们在其中推波助澜,造谣生事。
这事情到最后,还是赵煦的父皇出面,折中了一下改为文忠,才算尘埃落定。
也正是因为这个风波,宰执或者曾担任过宰执的大臣去世后的拟谥权,被从太常礼院收回。
从此,宰执评宰执,成为大宋政坛的潜规则。
而吕公著,当年曾亲身参与了那一场欧阳修定谥风波。
对这里面的细节和变故,可谓了如指掌。
他现在拿出‘文忠’这个谥号,恐怕就是在试探赵煦的态度。
继续翻,其他执政所拟的谥号,都开始出来。
知枢密院事李清臣,拟的是文惠,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也!
显然,这是指的司马光临终尽散其仕宦所得的事情。
中规中矩的谥号。
邓润甫,则拟了一个文肃的谥号……这就多少有点骑脸了。
表面上,这是一个美谥,但放在司马光身上就是在骑脸骂街。
因为,刚德克就曰肃、决心执断曰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