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朝堂上以夏侯胜为首的杂号大夫,已经被一扫而光了,剩下的朝臣多是务实的能员干吏,但是仍然有人提出了质疑。
“天子开府建牙,乃是亘古未有的事情,君君臣臣,自有伦理,恐怕有悖乱之嫌,遭到世人的议论。”
站出来上奏的是大鸿胪韦贤。
大鸿胪乃是九卿之一,所辖之事包括诸王入朝、郡国上计、封拜诸侯及属国首领等事情,多与地方诸礼有关。
严格来说,他并无太多的实权,在九卿当中位置并不靠前。
大鸿胪虽然权势一般,但是任上的大鸿胪韦贤却不简单。
韦贤已经六十五岁了,也是治《诗经》的大儒,但是他入朝时间很长,从博士和给事中开始,历任光禄大夫和太子詹事,几年之前才迁为大鸿胪。
因为出任过的官职很多,所以他倒不像夏侯胜那样迂腐,算是一个能操实务的朝臣。
他的这几句话一出口,就有不少朝臣频频点头,似乎对此是颇为认可。
接着,就又有几个朝臣站了出来,表达了同样的担忧——这些朝臣平时并不显眼,在朝议上也很少发表言论。
刘贺细细地观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霍光那边的重臣没有说话,想必是霍光已经提前打了招呼;刘贺这边的重臣也没有说话,必定是看出了此事对自己有利。
因此此刻站出来说话的人,应该就是朝堂上“无主”的“中立党”了——要说中立其实并不准确,只要他们没有倒向霍光,那么以后就有可能成为刘贺的助力。
更何况,他们和夏侯胜等人不同,还是能够就事论事,而不是死抱着儒家经书不放手的顽固派。
如果夏侯胜在场,听到“天子要开府建牙”,恐怕是会当场碰死在这宣室殿里的。
霍光慢慢地站了起来,心平气和地说道:“韦公说得在礼,诸公也说得在理,那能否听老夫说一句?”
韦贤等人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可能。
“大汉以来,开府建牙是天子给予朝臣的特权,但是事事都应该有特例。”
“就拿今日来说,陛下此事还年幼,理政经验也不足,所以只能由老夫继续辅政,但是辅政再久,终究要还是要还政于陛下的,在那之前,自然要让陛下接触朝政。”
“但是……”韦贤还想说话,但是却被霍光抬手打断了。
“韦公莫急,且听老夫把话说完,昔日孝武皇帝在时,曾经让废太子刘据监国,监国的时候也可以自招幕僚门下,一边治国一边累积治理朝政的经验。”
“抛开废太子刘据日后谋反的罪行不谈,孝武皇帝让其监国,乃是一举两得的举措。”
“如今陛下仓促间登基,更未有过治国理政的经历,所以是一定要有一个接触朝政、参与朝政的机会的。”
“陛下开府建牙,与太子在东宫招募门下,并无太大的区别。”
“老夫已经言毕,何人赞同,何人有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