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下午,会试第三场结束了,紧接着,数千名考生的答卷全都在密封了姓名后,送到了同考官手中。
这些考卷将由同考官先行批阅。
同考官基本上都是翰林院的翰林们,他们会给那些优秀的考卷写上批语,推荐给主考官,此为“荐卷”。
数千张考卷如同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同考官们批着批着,多少有些麻木了。
直到一声激动高亢的男音打破屋子里的沉寂:
“好!”
其他的同考官如梦初醒,都闻声望去。
那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者,看着卷子的眼眸闪闪发亮,脸上笑出了一道道深深的褶皱来。
其中几个同考官放下笔,想凑过去也看看这份被陈赞的考卷,但是老者已经先一步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我得拿去给叶大学士也看看。”
翰林院的叶大学士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只是负责阅卷、荐卷,最后决定是否录取为贡士的却是主考官,会试的名次也是由主考官与副主考商议决定的。当然,被同考官否决的那些卷子就到不了主考官手上,那些人必定会落榜。
片刻后,叶大学士与两名副主考都看了老翰林举荐的那份卷子,也都是赞不绝口,赞该名考生“文采斐然”、“卓有见地”、“命意深入”、“立局巧妙”云云。
大部分的同考官们心里也有数了,看来这名考生就算不是今科的会元,也至少是头三名以内。
一片赞颂声中,一名中年翰林死死地盯了卷子好一会儿,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说道:“叶大人,我看这笔迹好像有点眼熟。”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朝那份卷子看了过去。
周围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须臾,不知道谁先附和了一句:“这字迹确实‘眼熟’。”
众人面面相觑,大部分人也都看出来了,表情古怪。
又有一人讷讷道:“这字迹……不会是‘那一位’吧?”
在大齐朝只有一个人的笔迹会被广大官员所熟悉。
“怎么可能!”立即就有人下意识地反驳,“‘那一位’贵人事忙,没事干嘛要去考会试啊!”
有人赞同,有人踌躇,也有人不以为然。
又有一个翰林清了清嗓子,猜测道:“会不会这考生人是景仰‘那一位’,特意模仿了他的笔迹?或者是为了故意引起考官的注意,想要脱颖而出?”
这句话其实连他自己都觉得没什么底气,毕竟当今天子应该没有多少墨宝流落在外,就算有,那也应该是在军中,学子们哪怕有心模仿,那也得先有天子的真迹吧。
“我记得‘那一位’是师从谢文靖吧,这笔锋确有三四分像谢文靖。也许这位考生临摹的也是谢文靖的字帖。”
这句话依然没太大的说服力。
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的风骨,他们这些翰林对于新帝的笔迹都太熟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