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的配乐,雄壮而邪恶,一万名青壮年男子组成的钢铁洪流,任何阻碍都无异于螳臂当车。
无人机升起,将这壮观的一幕记录下来。
行军波澜壮阔,怎堪艰苦枯燥,步兵为主的军队长途行军,每天最高走三十里,也就是“退避三舍”的一舍,这是从一千年前就流传下来的军事惯例,士兵不是不能走的更多,是走多了损耗体力,体力强的抵达战场,筋疲力尽,体力差的掉队在后面落单,遇到敌人都得死,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军保持一个完整的整体,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这也是步兵为主的农耕民族一直干不过游牧渔猎民族的原因,后者体格强悍,骑射精湛,一天能走一百里还能保存体力立刻投入战斗,不用垒砌土灶烧火做饭,随便啃点肉干奶豆腐就体力满血,战斗力加机动性都达到人类极限峰值,能扛得住这么久,南宋也算是世界民族的翘楚了。
为了抢时间,刘整强令每天必须行军四十里,晚上以车马为寨,埋锅造饭,烧热水洗脚,士兵们穿的多是草鞋,走的路多了磨出血泡来,彼此用针挑破,保证第二天正常行军,一天两顿饭,一顿干粮,一顿热饭,没什么肉类蛋白质,就是喝稠粥就咸菜。
做将官的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便尊贵为白龙王,也只能吃一包自己带的泡面而已,晚上躺在行军床上已经是天大的福利待遇,别人只能打地铺,骑马走三十里,屁股都被马鞍子磨破了,坐着都疼。
刘骁躺在床上睡不着,必须改进这种行军方式,军队行进,除非个别奇袭,大都是走商旅驿马常走的道路,通常是平坦的土路,能步行的地方,自行车就能通过,假如全员配备自行车的话,既能代步还能驮运重物,行军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道路能支撑的情况下,机动性直追骑兵,关键在于自行车不需要吃草啊。
但是很快刘骁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他不但大大低估了四川道路的艰难,也低估了川军的坚韧和刘整的奇谋。
大队人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由北转西,眼前是一座大山,山下一座雄城,正是蒙古军占领下的巴州。
巴州守将没有料到宋军能在此时兵临城下,再加上巴州是座小城,兵力匮乏,一天之内就被火炮攻陷,刘整干了一件让刘骁很不愉快但又无力阻止的事情,他将千余降兵驱赶到瓮城,一顿乱箭尽数射杀了。
孤军远进,兵力单薄,没有足够的人手看押俘虏,而俘虏要吃粮食,要瞅机会造反,还不如杀了利索,刘骁没有发表妇人之仁的看法,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就完了。
接下来的征途就陡然提升了难度,巴州向北要翻越米仓山,这也是另一条重要蜀道的名称由来,米仓道是和金牛道、荔枝道并行的三大蜀道之间一条,重要程度不亚于金牛道,艰险程度也不遑多让,山间栈道狭窄曲折,艰险无比,此时战马反而成了累赘,别说一天行军三十里了,就是能走十里路都算是奇迹。
刘骁手里没有gps,不知道所处的方位,但他总觉得刘整和张珏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晚上在米仓山扎营时,刘整终于说出真相。
“要取利州,必先取汉。”刘整又画了一张地图,指着一个点说道。
张珏流露出一副“我早知道但是我不说”的表情,笑道:“副使大人这是要效仿唐朝李塑雪夜下蔡州的典故么,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