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西进松山堡的话,峰路山的建虏不容小觑,他们绝不会坐视我们轻易过河,定会重兵拦截,河两岸必有大战。”
他建议:“不如仍从石门山与小凌河东北方向进发,直达锦州东面,这样既可减轻锦州压力,也安定了各军之心。
“至于是否在锦州城下与建虏决战,可依据战时情况再看。”
赵率教力主:“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依时而变,眼下的良策便是从松山堡西行。”
他详细阐述:“进军之初,我们应迅速控制毛家沟与双子山,对峰路山的虏骑采取防御态势,甚至挖掘壕沟,封锁其下山通道。
“石门山之战,我们亦不可懈怠,趁建虏薄弱,正是攻取的大好时机。
“石门山一战告捷后,我军可借此向峰路山的建虏发起侧翼攻击,支持西进的主力部队。
“而逼近女儿河,必将引来敌军重兵集结,此举能间接减轻锦州的重压,正所谓围魏救赵之策!”
种才限深思后,仍表忧虑:“这等于是双线作战,以我等目前的兵力,能否胜任如此复杂的策略?”
争论激烈,虽二人友谊深厚,种才限甚至尊称赵率教为赵大哥。
但是在军略面前,私人情感必须退居其次。
帐内议论声此起彼伏,各将领意见不一。
有的支持赵率教,有的则倾向于种才限的方案。
温越微笑,这样的争鸣恰是他所乐见,良性的竞争利于激发智慧。
而他心中已有定见,但仍向在座的众人征询意见,以求更加周全的决策。
宋潮深思片刻,缓缓道:“依下官之见,我军主攻方向应向西推进。
“无论是从松山堡向西行进,还是从石门山直抵锦州城东,各有优劣。”
他继续分析:“然而,两害相权取其轻。
“若我军经石门山或小凌河东岸,直逼锦州城下,建虏必诱我主力于锦州决战。
“届时,锦州城东北主力云集,松山堡等地势必空虚,且补给运输将大受阻碍。”
“反之,若我军向西挺进,沿途多为旷野平原,除要渡过女儿河外,其余地方,火炮、战车与辎重皆易运输。
“敌军不会袖手旁观,必将重兵把守女儿河。
“在女儿河畔对峙,较之石门山北面更为有利。”
“如此,敌骑集结女儿河北岸,可减轻锦州守军压力。
“我军亦可借机从小凌河持续向锦州城南或城东运送粮草物资,确保城内供给。”
温越听罢,缓缓点头,内心亦偏向赵率教与宋潮的见解。
温越明白,清军从峰路山、石门山撤军,尤其是石门山大规模撤兵,是步步为营。
欲诱明军主力于锦州城下,以延长明军战线,阻碍粮草供应。
而且,建虏也料定,明军攻占石门山后,必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