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怎能认下这个账头,推脱两句下了山。
柳湘莲晃悠悠过来,掐住赖尚荣的肩头,小声的和他说道:“你有招就使出来,问他做什么。咱们书院规矩,不能当面说朝廷的坏话,也不能当面说那家的坏话。”
赖尚荣不懂:“李修和宁府可还结着仇呢,至于仁义若斯的吗?”
柳湘莲敲了一下他脑袋:“蠢!咱们院长可是姓林的。”
赖尚荣脑筋一转,明白了过来:“嗐!我还真是蠢。那是亲娘舅姥姥家,怨不得不能说呢。懂了懂了,不能当面说。走,同我进屋说去。”
一家子的事,牵扯进这么多人。可见勋贵们的势力如何了。圣上抓贾家的错,路数是极正的。他家最好抓,还牵绊的最多。除了贾家后,四王八公都跑不掉,一扯一串的事,跑不了你也走不脱他。
李修一路想着一路就回了庄子,他要选址好磨坊的安放处。用“天书”的话来说,生产力的低下,也是百姓受苦的原因。三十亩的田地,眼看着就要秋收,要是还用驴子拉磨,那要磨到什么时候去?有了磨坊就不一样了,几天的功夫就能完事,抢种一些蔬菜还是来得及的。
专门去了张老汉家一趟,他是戴权给送来的佃户,一大家子一直在南边种皇田,今年刚刚举家上京来,天子随手扔在了李修这里。
为此李修还专门去和黛玉商议,黛玉用一句天下人自得去天下,打消了李修的顾虑。谁来不是来,就这么一个庄子,就我们两个人,大家依存在一起好好的吃饭过日子就行。真要是别人来惹点事,种地的都有宫里的关系,反倒是庄子的护身符了。
老张见了李修甚是客气,喊上儿子张华一起沿着河边走了半圈,哪里都不甚满意。河水太平了些,带不动磨坊的桨叶。
张华来了一句:“要是能筑个水塘就好了。”
见李修不懂,张老汉给李修讲了讲水塘的意思。
“南方多水也多山,为了浇地方便呢,就在山上修了很多的小水塘,引山泉和雨水进去,层层叠叠的不愁挑水的累。”
李修好生羡慕:“怨不得都说是鱼米之乡呢,西北连年苦旱,好容易下点雨,雨滴还未掉在地上,就被晒没了。常常是头顶下雨脚下干,哪里能有个水塘蓄水啊。”
张老汉也是叹说西北的不容易,张华又给李修讲水塘的另一处用处。
“水塘肚大口小,要是能选个地势高的地方更好,蓄满的水漫漫冲下来,多大的桨叶都能带的动。”
李修指指山上:“那只能是山脚左近寻个地方了。”
三个人顺着河道攀上了山脚,转过了一个弯,见到了一处谷底。
张老汉喜不自胜:“还真是要什么来什么!公子请看,这谷底原来就是河床的底,不知何时干涸,就成了这般的模样。”
“可用的么?”
“容老汉我往深里走走,看看如何的进水又从哪里出水吧。”
李修往地上一坐,等着他们父子两个探路回来。
看守自己的侍卫,神出鬼没的冒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