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
王洛笑呵呵的跟大婶说道。
“三婶,王洛可是京城回来的,见得世面多,没看到那些大教授,大学生还要跟在他后面学习吗,这就是能耐,听他的准没错,没想到啊,这蘑菇还能种,我以为就是野地里长出来的呢。”
一个附近村子的小青年说道。
“这还不是国家的政策好,要是以前的地主老财可不会教咱们,只会整天的来催大家交苛捐杂税。”
“行了,少说几句吧,赶紧按照王洛说的干活,好好学技术,这可是关系到以后大家能不能过上好日子的事情。”
看村民在瞎胡扯,大爷爷他们几个年纪大的呵斥了他们一顿,要不然还不知道扯到哪里去呢。
玉米杆捞出来,又被王洛要求沥干了水分,这时候关键的时刻来了。
“大婶,先去你家怎么样,给大家打个样。”
“可以,欢迎,欢迎,我家都准备好了,土,草披子都有。”
大婶的老公和儿子用板车驮着玉米杆子回了家,王洛跟村民也一块过去,进了他们家的柴房。
“这个蘑菇啊,他是喜欢遮阴的地方,我是图方便,所以才让大家在家里种植,其实啊,在山的背面,树荫下也是可以的,先把这些长出来做个实验,以后再扩大规模,就这样吧,所以别让蘑菇见到阳光是最好的,来,把准备好的土铺上一层,不用太厚,几公分就行。”
王洛边给大家讲解着蘑菇的习性,边指挥大婶一家干活。
“搭把手,闲着的人帮忙把我带来的菌种弄成小块小块的,差不多跟个小石子大小就成,土铺好了,然后铺咱们消毒过的玉米杆,也是跟土铺的厚度差不多就行,最后再把咱的菌种给弄上去,一层玉米杆,一层菌种,这样铺个五到六层就行了,最后再在四周压一层很薄很薄的土,压实固定住,盖好草帘子保保温就行了,这玩意最好还是用塑料薄膜,但没有的话,草帘子也凑合用。”
跟村民忙了一上午总算把大婶家的蘑菇给种上了。
“这就行了?”
“行了,现在天气暖和,大概在我临走之时就能长出蘑菇了,夏秋季节是50天左右,冬春季节差不多要三个月左右,大婶,你们家的规模还可以,这一柴房有个五六平米了,产量预估在200斤左右,按照现在这种蘑菇的价格,差不多一斤在2毛钱,这一柴蘑菇收入个40块钱还是没问题的,如果到了冬天或者真的出口到了国外,那价格绝对会更高。”
当王洛把这个价格一说出来,所有的村民全都兴奋了,好家伙,这是要发啊,现在是集体所有制,大家一块劳动,一块收获,到了过年一块分粮食物资,所有的这一切前提是需要按照公分算,别的不清楚,但王洛的母亲当年跟王洛说过,在70年代的时候,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一个人差不多能分到50斤小麦,注意,是小麦,而不是小麦面粉,这还是不错的,毕竟鲁省算是农业大省了。
而像王家村,孙家村这样的多山村庄,别说五十斤小麦了,不饿着就是亏了靠近大山,靠山吃山。
所以王洛这短短几个月就能收入四十块钱,甚至更多,那可了不得了,现在一袋子50斤面粉是8元,这四十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