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规模的增加,会让这种方法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可靠性急剧降低,无法解决,乃至不可用,比如电磁干扰、振铃、地弹反射、信号串扰等等。
现在这个规模正好,晶体管数量不是很大,价格不会太高,性能在这个阶段合适,功能架构上还具有先进性和发展潜力。
架构,这也是高振东如此激动的一个点,8008和8080、8086的架构、指令集是有继承性的。
抛开纯理论的东西,他前世学习的整套计算机技术,都离不开这套架构,这对于他在最短时间内把这套东西用起来,非常有利。
虽然性能上可能会有一些高低变化,但高振东已经非常满意了,这可是小型化的全晶体管计算机,要知道国产的晶体管计算机是60年代中期,441b-1、109、119计算机那一代机器的事情了,全晶体管计算机那就更晚。
而在这個时间节点上,更好、更容易生产、价格更便宜的计算机意味着什么,高振东非常明白。那位点亮太阳的元勋,就是在119机上工作了三个月,打中那只松鼠的。
高振东按捺下激动的心情,先把所有东西收进存储库,跑去洗了把脸,挑了一张舒缓的音乐唱片放到留声机上,躺在椅子上静静的听着。
血液有点沸腾,冷静一下,否则他怕自己整出个高血压来。
悠扬的音乐声中,高振东休息了大概20分钟,才坐起身,从存储库里拿出dra和cpu的说明材料细读起来。
dra相对简单,4块板子上都是一样的3管存储单元,因为结构单一,电路排布简单,所以4块电路板就装下了,顶部那块电路板上的一排接口,就是c1103芯片18个引脚的功能复现。
cpu复杂一点,由于其功能单元各不相同,如加法器、寄存器、指令集等等,系统将cpu的各个功能单元拆分开来,分别用不同电路板实现,再用总线将各电路板连接,同时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连接现有市电的电源、时钟源、必要的辅助电路等。
实际上,这个cpu柜只需要搭配上ra、程序存储器(功能类似今天的硬盘),再加上输入输出设备,就可以投入编程使用了。
这特么哪里是cpu柜,这简直是台小型机啊。
这可把高振东乐坏了,多省事儿啊,他倒没觉得自己亲自研究的东西少了就显得自己什么地方丢脸了。
他对自己当前阶段的定位很清晰,他不是什么惊才绝艳的绝世天才,他不生产太多知识,他更多的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
只要有机会,那他就会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力让未来的知识在这个年代提前放出光来,让一些事情能少走弯路,让另一些东西能更快发展,他就觉得值得。
不过在搬运过程中,他也是要融会贯通,传授他人,发扬光大的,也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回头想想,这两个东西好虽好,一时之间他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拿出来,想想看,103机的直接研究人员多达200多人,就知道一个人一下子拿出这么两个东西有多夸张了。
而且研究这东西的价格对于个人来说,实在是过于高昂,他即使有成品,也没法解释这个成品的零配件是怎么得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