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太大!”
李承乾将纸卷起,随后放在苏良嗣面前:
“木制印刷术已经有了,新的纸张也有,退伍将士已经在安排,各地府兵也有人教导。
你要做的就是学习、校验,为将来掌控邸报做准备。
无事时就跟在我身边,听我吩咐即可。”
说完,李承乾转头看向苏良嗣:
“苏兄,交趾郡的税收不必交到朝廷,全部截下用以支持崔兄。
邸报一事也可以在交趾试行,那边与中原不同,你要利用邸报让夷人彻底归心。”
“行!有龙编侯士燮打下的基础,教化一事并不难。”
“如此甚好!”
闻言,崔知温脸色严肃看着李承乾:
“太子殿下,敢问如此做的目的何在?此举并不能让庶民吃饱穿暖。”
“是吗?”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崔兄,吃饱的前提是稳定,天下没有战争。
庶民愚昧无知,容易受人蛊惑成为刀子,有了这他们便能知道何朝廷之政。”
“商鞅言: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老子言: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以韩非子的六民,无不说明愚夫愚妇更有利于朝廷。
太子殿下何以要开启民智?”
李承乾心中忍不住叹息一声,不管哪個盛世,也不管哪位皇帝,愚民政策贯彻始终。
他知道对于大一统封建王朝来说,减少动乱成本最低的方法便是愚民,就像宗族制,明知皇权不下乡的危害,朝廷为了减少制度成本也得用宗族制。
门阀士族、世家大族的危害历代皇帝都知道,独尊儒术的危害汉武帝也知道。
可是没法,只有儒家的礼法才能减少制度成本,这是生产力的问题。
在生产力没有提升前,宗族制就必须得进行。
看了眼崔知温,李承乾决定教教这个年轻人:
“老子、商鞅所言无非是让百姓回归质朴,也就是曾子所言的民德归厚。
然而一千多年来时势变化,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生存经验传下来,返回质朴已经不可能了。
比如崔兄饱读诗书,若你的后代将来变成庶民,会不会带着一些你的生存经验?”
崔知温垂下头颅,有些迟疑开口:
“应该会,可我是读过诗书,那些庶民祖上不一定读过书。”
“祖上没出过权贵的,你觉得他们血脉传的下来?
不说春秋战国打了多少年,单单五胡乱华就死了多少汉人?
随便找个庶民,只要他姓崔都有可能跟你同一个祖先,只是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把族谱丢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