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个时候,是个人,都会心有所感,意犹未然,于长安城门前驻足,仔细观赏起长安城——这座雄伟的城池。
不过刘璋麾下的一众文武,只是猜中了刘璋的一则心思,刘璋的确是因为心有所感,感于这些年艰苦奋战、终年不卸甲,才将关中、长安纳入手中,是故在长安城前心弦被拨动,不由的停了下来。
但这里,刘璋还有着另一则的心思,那就是他在苦恼,苦恼这个时候怎么就没有一个聪明人站出来,刺破他心中想做的一件事情,但他不好自己说出口的事情。
再静默的片刻,当太阳自云霞处脱身,明媚的阳光重新照耀大地,将刘璋身上的锦绣着装照耀的金碧辉煌之际,在这仿佛天命加身的征兆下,刘璋预备重新启动脚步,就此踏入长安城。
当此之时,一声清脆俊朗的声音唤住了刘璋:“明公,今日且不宜入城,尚有未曾尽善之事,还需明公去做。”
兵曹彭羕闻言倒竖起他的双眉,望向发声的方向,他的眸子很快锁定了发出这声不和谐声音的主人-——此人彭羕却是不识得。
不过彭羕不识得,军议校尉法正却是识得此人,刘璋安集三辅、荡平寇乱,不少关中士人来头,其中就有这位昨夜晚间刚刚抵达的赵戬——故平陵令、京兆长陵人赵戬。
法正的老家是扶风郡,和京兆接壤,加之法正出身显贵,是以法正同京兆的士庶也多有交往,其中就包括赵戬,赵戬字叔茂,是太仆赵岐的从子,年少时质而好学,言称诗书,后被公府所辟,任尚书选部郎,典选举事,转任平陵令。
在平陵令,赵戬做出了一件事情,让法正极为钦佩,那便是司徒王允为李傕、郭汜加害后,尸体被陈于市头,无人敢于靠近收尸,害怕引火烧身,祸及家门。
而这个时候,赵戬作为司徒王允的故吏,主动弃官而去,不避凉州贼刀锋,为王允收尸下葬,全了他和王允之间的君臣之义,其行烈烈,堪称是大丈夫也。
因而虽是赵戬言语不顺,阻止刘璋踏入长安城,法正却是按纳着性子,等着赵戬接下来的话,他知道赵戬当不是无故发难,必然有着后言。
刘璋听到有人出言阻止他入城,他不仅没有生气,而是回顾来声的方向,望向了这人,只是这人位处关中投效过来的士人之列,音容相貌,刘璋却是不识得的。
这也怪不得刘璋,自刘璋克定关中、荡平祸乱以来,关中士人归之如流水,有些时候、有些人,他一时间也抽不出空子接见和了解。
“足下何人,不知有何见教?”刘璋缓缓开口,谦然的问询出了一句。
随着刘璋的问询,众人的目光汇聚到了赵戬的身上,而赵戬身侧的关中士人,却是不防赵戬这个时候口出不顺,纷纷和赵戬拉开了点距离,将舞台留给了赵戬。
听得刘璋好声好气的问询,并没有因为他出言阻止而动怒,赵戬放下心来,这位大司马确是仁德之君,不同于他辈。
赵戬驾驭着坐骑向前数步,稍稍接近了一些刘璋后,他随即下马拱手言道:“在下赵戬,字叔茂,昨夜初至长安,今有心腹之言,望明公一听。”
赵戬没有第一时间道出他的见解,而是先铺垫了一句,随即他方才出言道:“明公兵发关中,诛凶讨暴,是为了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