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将这篇文章归类为看了没什么坏处的文章,只不过太子年纪轻轻就有鞭辟入里的观点,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还是很欣慰的。
而后李世民又将这篇文章让人交给高士廉。
最近皇帝的心情不是太好,倒也不能全怪东宫写了一篇文章,而是本想着殿下懂事,会将从立政殿拿去东宫的用具都还回来。
事到如今,不仅没有将拿去东宫的东西还回来,还又少了几样。
十二月过去,关中进入了一月,这个时节又下起了一场冻雨。
大雪天刚过去不久,这一次来的冻雨冷得彻骨。
这两年的关中人一直都在期盼在雨水丰沛的年月,因关中的雨季只有这么几个月,余下的雨天还要全靠老天爷赏饭吃,下雨量也突出一个点到为止。
从贞观三年或四年的干旱中走出来的大唐来说,关中每下一场雨都是值得庆贺的,即便这场雨是冻雨,蓄水依旧是头等大事。
除了给弟弟妹妹们上课,李承乾时不时还要写一些文章,来巩固自己的思想武装。
现在给她们所讲的思品课,不过是冰山一角。
宁儿知道殿下写的这些文章又叫做教材,用来给皇子公主们讲课用。
李承乾写了一篇生产关系的文章,生产关系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個步骤形成的,而系统地分析全部的生产关系的辩证,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让宁儿将这篇文章送入弘文馆之后,一直等着书生士子们去翻看它,去品读它。
没人知道这卷书是太子让送到弘文馆的,东宫是匿名放到弘文馆,并且就连弘文馆的主事都不知道这件事。
投石问路久久没有回应。
没什么人翻看,也没有人议论。
仔细想想这也是合理的,不然大唐就要有人大喊共和了。
现在的唐人都受限盐铁之类的,比古典更古典的经济学
李承乾没等到弘文馆的消息,也没有等到河间郡王之后的消息。
自从有了上一次的事,这河间郡王没了音讯,就像是碰了一颗钉子,再也不敢与东宫有来往了。
只是生活所需完全可以找河间郡王府要,人家是这么承诺的,可承诺归承诺,合作又是合作。
还没达成合作关系,总不能一直找人家要吃要喝。
这么一大家子弟弟妹妹要养呢,还是要寻求长久之计才行。
李承乾这才发现在大唐找生意伙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人家不愿意做行商,就算是有包赚不赔的买卖,更不愿意与东宫合作。
宗室中人对东宫避之不及。
“总是会有挫折的嘛。”李承乾揣着手惆怅道。
“殿下。”宁儿从殿外脚步匆匆而来,“许国公与杜荷来了。”
“孤在崇文殿见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