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怀本来正在气头上,听到这里却不禁露出了疑惑之情。
这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永业田制是圣祖年间定下的规矩。那时天下初定,到处都是荒废了的耕地,圣祖于是规定,每家男子成年时可分到一百亩田地,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死了之后可以传给子孙,剩下的八十亩则要在死后归还朝廷。
按照这个规矩,这个永业田的总面积,理当逐年增长才对,到一百五十年后的兴瑞年间,翻个十倍都属正常。
林聿修没有多做解释,他继续道:“人口统计便更有趣了。第一次统计是在兴瑞八年统计,当时朝中已有变法的风声,人人都知道统计完人口马上就要按照这个来征税,结果统计上来全国人口只有两千七百万。到了兴瑞十年,兴瑞帝颁布新策,明令官员考核晋升主要看当地的人口和赋税。于是到了兴瑞十二年,大景人口一下子变成了七千五百万。短短四年间,翻了三番。”
这段历史叶倾怀倒是有所了解。陆宴尘曾经还让她就此事写过策论,以至于她一直觉得人口统计很难实现。
“但实际上,大景当时的人口应该在四千万到四千五百万之间。这凭空出现的三千多万人口,是许多官员平步青云的阶梯,却也是无数百姓难以承受的灾难。人口多出了三千多万,就要有相应的税收呈现在皇帝面前。兴瑞十年到兴瑞十五年,可以说是大景史上赋税最重的几年。各地官员想出了花样频出的税种,什么鞋税、练兵税、弱冠税层出不穷,用以补上这凭空出现的三千万人的人头税。”
“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就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兴瑞帝搞的变法,觉得一切都是变法的错。以至于兴瑞变法失败叫停后,老百姓都拍手称快。这显然并不是兴瑞变法的初衷。兴瑞变法的本意无疑是好的,可是变法推行下去的效果却与其本意南辕北辙。陛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林聿修提了个问题,却没有等叶倾怀的回答,而是自答道:“因为人。”
“因为无论是要挨家挨户地去登记人口,还是一层层向上呈报税收,甚至只是张贴新法告示这样的小事,这些都需要人去做。可是这些去执行的人,他们并不都是兴瑞帝。他们可能是家中有几十口人要养的县丞,可能是在全村老乡的资助下才好不容易考上学的进士,可能是绞尽脑汁也想要到京城出人头地的地方官员。他们有孝道要尽,有恩情要还,有名誉要挣,对于他们而言,这些事远比变法的成败重要多了。”
林聿修停了下来,他直视着叶倾怀,道:“陛下,一个好的政策光有好的想法远远不够,因为任何政策都需要人来推行。而只要是人来操作,”林聿修顿了顿,又道,“就会有操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而这世上绝大部分人的行为,都会忠于自己的身份和立场。”
林聿修这一连串的陈词如同他当年殿试上的奏对,像是冬日里的冷风,一直灌进叶倾怀的心底,吹熄了她心中急躁的火苗。
见叶倾怀神色动摇,林聿修绕回了主题:“陛下说的这些人,是朝廷的忠良和清流,也是大景的未来,但在微臣看来,他们现在只是一颗颗种子,还需要时间来生根发芽。”
“陛下若是需要人来执行政务,那朝中确实有大把的可用之人。但陛下若是要推行变法新政,那陛下需要的就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墨客,也不是一味怨天尤人的庸碌官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