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好,以后在城内商铺中或许能混上一个掌柜职务。
沈明是家中长子,上头还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下面则是妹妹沈清,仅十一二岁。
全家六口人,就靠着沈明的父亲沈元做更夫以及城外一二十亩薄田过日子,生活比较清苦。
沈明自我介绍说,他也读过几年私塾,些许认得好几百字,算术方面也还熟练,尤其是算盘打得不错,曾去过薛家商铺应聘过柜台伙计,但可惜被一个当铺揽总的儿子给顶替了。
以前沈明对此倒是无所谓,反正家里有两份收入,尚不至于有断顿的风险。
但自从他结婚之后,夫妻恩爱,日夜不休,想到以后生孩子,养孩子,都需要用钱,一下子感觉压力大了起来。
恰好在这个时候,那个伯母赵欢,经常吹嘘周进在城里考秀才,办刊物,兴办蜂窝煤制造场等实业,发了大财。
说实话,赵欢的吹嘘,连她自己都不大相信,不过是存心拿周进发财作为借口,来掩盖当初兄弟俩分家时的极大不公罢了。
但沈明却听到了心里去。他恰好就住在北平城中,若是真能在周进这里拿到一份差事,哪怕工价银少一点也可以接受啊。
因此,沈明的言下之意是,能不能让他也在桃李书院兼职干一干?
“不需要太多工钱,一个月能拿一两银子,我就心满意足了。”沈明表态道。
按道理,一个月一两银子,倒是要价不高,但桃李书院的算术课,原本都是由周进主讲,讲授内容以阿拉伯数学为主,也不知道沈明能不能很快胜任啊?
“周院长是担心授课内容的问题?”沈明急切表白道,“您的那份数学讲义我看过了,我觉得也蛮好,只要给我几天时间,我一定可以拿下来。这几天便先教算盘的打法,一点儿也不耽搁。”
他急于得到这个工作,说话时的声音都打着颤,带着恳请的意味。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周进哪怕是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毕竟是亲戚,说句不好听的,这个沈明哪怕是厚着脸皮,开口借个二三十两银子,周进即便担心他不还,也得捏着鼻子借出去啊。
红楼世界中的人们,讲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对于亲朋好友,还是普遍都有照顾的。
像刘姥姥那种,和金陵王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能三番五次上门,从荣府诸位太太奶奶们那里,捞到了一二百两银子的本钱呢。
周进反正需要人手,用谁都是用,他看着沈明这人还不错,还想着为以后家中生计着想,显然也是一个颇有担当之人,便应允道,“在我这里干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这个桃李书院,和别的书院有所不同,以短期培训为主,事情会比较多,比较杂,有时候还要参与《青年诗刊》编务工作,不过相应也会多上一些津贴。”
听说每月除了一两银子的工价银,还能拿到一些津贴,沈明自然是喜出望外,他说道,“那敢情好,只要有额外的津贴,再多的杂事我都不怕。”
周进笑道,“你先别把话说得太满。咱们把丑话说在前头,虽说咱们是亲戚,但是端了我的饭碗,就得要服从我管。别到时候,拿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