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奏章很多,几乎是在朱瞻基面前堆了两堆。
这还是在剔除掉可以直送给各部司直接处理的那部分,以及只能由皇帝亲自决策的部分。
而这,也仅仅只是大明朝一天的政务需求。
朱瞻基的手拍在了这堆奏章上:“我是第一次也是第一天监国,不知道这内阁究竟是怎么一个章程?”
一时有些看不出皇太孙到底是真不懂,还是在试探内阁。
杨荣微微侧目,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站起身:“回太孙,这些奏章都是需要您过目的,若你觉得无异议,可批阅,臣等会查缺补漏。若是有异议,可在此处与臣等商议,再行定夺。”
一个小小的民主议政的地方。
朱瞻基微微点头,然后佯装不知的问道:“那难道往日里就没有那等不写奏章,却需要议的事情吗?”
这是在问内阁如何处理突发情况。
比如……
比如这个时候徐景昌就站了起来:“启禀太孙,辽东都司义州卫奏报,太平堡换防之时,被鞑靼部偷袭,换防官兵全数阵亡,敌军入侵俘虏上万关外百姓而去。”
听着徐景昌很懂时机的开口。
朱瞻基却是差点就要笑出声来。
徐景昌这番话,可是相当的熟悉了。其中,也不过是修改了两个字而已。
但是朱瞻基直到,却不代表内阁三人知道。
他们或许能悟到九边可能出事了,皇帝有意北征,但绝对想不到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就是以五军都督府轮值内阁,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因为统辖权的明确,文官们对于军队情报的掌握,自然而然的缓慢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