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无奇的宣纸。
藏不了密语。
“看来无虞除了吃喝玩乐,还真是一无所获。”
也是他太心急了,印刷书籍一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如此大事,怎么可能短短几日便能有所进展呢?
可能要再等几封家书送达,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印刷书籍的事暂时没有什么进度,李九鼎也没有催促。
他眼下更关注的是另一件事。
“运送水转筒车的队伍走到哪里了?”
“回陛下,昨日早上已抵近关内,预计再过五日,便能送达京城。”
还要再过五日。
李九鼎难掩激动之色。
“届时,将那架水转筒车放到朕的御花园里,朕要让文武百官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巧夺天工。”
尽管他还没有亲眼所见,但从皇差老寒的传信里,知晓了它有多大的能量。
水转筒车。
即将成为让大常……不,是让全天下农业,再上一步台阶的强国利器。
“有了它,南边的山地丘陵都会成为良田,耕地一下子能够增加两三成,到时候种上稻谷,不出五年,国库的粮仓就会被稻米堆满!”
大常虽已建国三年,但也才勉强做到政令通达到地方各处。
像边远地区,还有蛮夷总是侵袭来犯。
内忧外患,现下的安定不能让他忘记北狄骑兵南下,掠夺财富与人口的悲惨历史。
有了粮才会有更多的人口,才能拥有更多的人马,才能养得起更多的士兵。
“以前因为灌溉问题,南方许多平原地方种植的还是产量较高的小麦,这次换成更适宜的稻谷,还要尝试着提高亩产。”
略一思量。
李九鼎便在桌子上,翻找着江南道刺史送来的奏折。
在下面加了一条,让其寻找治下有没有高产的稻谷种子。
“天下米粮十成,从前江南占四成,往后可能会有所改变。”
想到这里,他又从奏折里,扒拉出其他南部各道刺史近期送上来的问安折子。
在“朕安,愿爱卿安康”后头,又补充了一条指令。
寻找高产稻种!
……
一连两日。
在林羽和杜若,主要是杜若的努力下。
《三字经》和《弟子规》以及《千字文》里典故,全部增补完毕。
一些语句和病句上的错误,也修改完了。
“先生,我没有十足的把握确定自己补充得对不对,要不,送去蓉州给爹娘看看?”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