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谋听了巩莉的话,深以为然地点头道:“是啊,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眼光竟然还这么有局限,实在是不应该。下次吧,下次咱们专门过来一趟,再约他们一起吃个饭。”
巩莉好奇地眨了眨眼睛:“你是对于东的这篇小说感兴趣了,有拍成电影的想法么?”
张一谋却摇了摇头,“感兴趣是真的,但是拍电影……恐怕不行。”
“怎么,难道它不适合拍成电影么?”
“也不是,只不过里面很多场面很大,我看的时候一点思路都没有。这些场面如果不能实现,效果就呈现不了,还不如不拍。当然,这个问题也不只是我解决不了,而是现在的技术很难达得到,说不定过些年有希望吧。”
张一谋语气中有些遗憾,故事是个好故事,而且跟神话挨边,又上了《钟山》。商业上,故事里有着很多吸引人的元素,而且节奏很好。艺术上,作品饱含人文关怀。
况且国内外现在还没有这类的电影出现,很有实验性。
他说要再约一次苏桐和于东,一方面是想要更深入地结交这两位作家。另一方面,他昨晚虽然没有唐突于东,但是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重视不够,所以还带着一些弥补的心态。
“哦,对了。”张一谋看向巩莉,“你说《1934的逃亡》我倒是想起来了,这本书你看完了么?”
巩莉捋一下耳边的头发看向别处,有些不好意思,“看了一些,看不太下去,感觉故事零零碎碎的,连不起来。”
“《红高粱》比它长多了,你不也看完了么?”
“那不是要拍戏嘛。”
张一谋笑了笑,《红高粱》读起来也不容易,故事也是不连续的。有时候纯文学就这点让人头疼,读起来费劲。
“走吧,我去跟前台问问,能不能把杂志带走。”
听到张一谋要带走杂志,酒店方面自无不可。漫说是一本杂志,就算张一谋要把酒店大厅里面沙发给搬走,他们也不会有太多意见。
要完了杂志,张一谋又跟酒店借了电话,打去了苏桐那边,跟苏桐道了个别,还跟苏桐说下次有机会由他做东请苏桐和于东吃饭。
杂志社这边,苏桐挂了张一谋的电话,嘴角浮出一丝笑容。虽然张一谋没有说,但是苏桐已经猜到他是看了于东的补天,不然不会特意提到于东。
……
“阿嚏,阿嚏——”
于东正在教室里看他们班学生为比赛做准备,忽然捂着鼻子打了两个喷嚏。
一旁的曲爱国贼笑道:“东哥,这喷嚏打两下,证明有人在想你啊。”
“专心备赛,哪有这么多话。”
于东白了一眼曲爱国,这小子跟他混熟了之后连老师都不叫,改叫东哥了。
但其实于东还要比曲爱国小几个月。
曲爱国67年生人,没赶上好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到了十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后来他父母从乡下回到城里,他换学校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