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过软,也不宜过硬。硬了浑身红肿,软了腰酸背痛。不软不硬,谓之适中也。
麻垫的出现,不啻喜从天降。
天下名士们的福音。
前堂矮几。
伴着铜炉送来的暖烟,刘备正仔细观看着老工匠送来的老宅扩修图板。
图板上最醒目的建筑有两座。一座是望楼,一座就是仓楼。
望楼就是后世的瞭望塔。仓楼便是存粮的仓库。
一个用来预警,一个用来储粮。
对豪强地主来说,此二物,事关生死存亡,乃重中之重。
望楼,刘备已在后院建了一座。平时无用,偶尔上去登高野望,也是一时兴趣所致。预警功能几乎没有。家中只母子二人和公孙氏,做饭喂马都要亲力亲为,哪有多余人手做这些。再说,自家也没什么好让贼人惦记。
话说,女刺客多日未见,还真有些想念呢。
四个角楼倒是设计的不错。前堂由现在的重檐大屋,改成两层重楼。与四周角楼由建在墙上的廊桥相连。后堂变成中庭。起三层重楼。然后才是后院。后院主楼和前楼一样,亦是两层。
二三二的重楼布局。
院中还有水井、农田、马厩、牛牢、鸡埘等,分布其中。
刘备觉得农田可以不用。只需把仓楼建大,多存粮便是。反正家中只三口人。
改成一座三层连阁式仓楼,最好。
“三月,可利沟渎,葺治墙屋,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这也是《四民月令》上的记载。
清明后,家中所雇宗人,开始犁、耖、耙,细细打理秧田。
所以说,通读此书后,结合原有经验,刘备已能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家的生产生活。这本书,实在是太强大。
要说崔尚书曾久在地方,颇知民情疾苦,能解民寒苦。
为五原太守时,地虽利种麻,民间却不知纺织。百姓无冬衣,卧草而居。见官时则‘衣草而出’(睡在草窝,浑身沾满麦秸)。崔寔变卖积蓄,得钱二十余万,购买器具,聘请良师,受以植麻、纺织诸技,民得以免寒苦。
也正因如此贤能,方才写出《四民月令》吧。
刘备寄去的床垫,崔钧已收到。崔父试过,称之曰‘奇物’。大加赞赏。不但令崔钧送来不菲的钱银礼物,还手书了‘楼桑锦垫,妙不可言’八个汉隶,一并送来。
崔烈何许人?
天下名士!
手书等同于担保。从此以往,楼桑锦垫便可天下名扬!
崔钧见刘备没有拒绝其父所赠,不禁暗自松了口气。这个细节,却被刘备无意瞥见。
细细一想,不禁莞尔。
刘备那日去送麻垫、果冻,尚书崔寔便欣然手书‘果仙冻,涿县刘’以示赞赏。想必在朝中做官的崔烈也有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