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之父蔡邕,是天下著名的大儒,之前遭贬,避难江南。
董卓上台后,便强召蔡邕为祭酒,一是蔡邕真有治世才能,二是安抚清流、文人和民心。
蔡邕并未以死拒绝,受召入都,三日之内,连受提拔,依次担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真正的一日一升。
没过多久,又被董卓提拔为侍中、左中郎将,更被封为高阳侯。
虽然蔡邕颇具清名,声望不小,并未随董卓作恶。但是,毕竟是董卓提拔,还是颇受非议。
按照武信前世的模糊记忆,蔡邕就是死在董卓陨落之后,是入狱而死。具体过程和缘由,武信就不记得了,估计多少受到牵连了!
“家父并非助纣为虐,只是想在乱世中,尽力造福子民而已……”
蔡琰柳眉大皱,颇为不忿嘟嚷道,似乎在不忿武信对蔡邕的误解,有些愧对两人的君子之交了!
武信苦笑摇头应道:“此点,在下自然深信!但是,天下人……特别是部分有心人,可不会那么想!或许该说,就算部分有心人明知如此,也会借口发难,蔡大家明白吗?”
“明白!不过,家父回都之前,就料到这可能了……”
蔡琰怨气尽消,有些无奈且安慰叹息道。
这就是文人的风骨,或者说固执。
其实,别说蔡邕,蔡琰不也是如此?
明知此次天都之行,无异于深入虎穴,凶多吉少,依旧毅然前往了!
“当……”
话已至此,武信不在多说,挥指一探,琴音悠扬,朗声吟唱: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
不怕旅途多坎坷……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错了我也不悔过……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
再多一次又如何……”
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热血慷慨!
没有“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豪迈伟岸!
有的只是对人生命运的嘘吁,对苦难挫折的无畏,对自己的选择的无怨无悔……
在这“文绉绉”的世界,比起蔡琰蔡大家的才识渊博,才华横溢,武信“自创”的诗词,显然太过通俗直白,就像是武信前世的“口水歌”那么粗劣、低俗!
但是,却深深触动着众人心弦,包括才华横溢的蔡琰。
此时的武信,只是个普通人,在蔡琰、独孤伽罗、甄宓等才女心中,是平民中的英雄豪杰,是在为“平民英雄”呐喊!
……
楼船六层,甄宓、邹黎、步练师三女,齐聚一堂,却一直在倾听楼顶琴音。
只是因为对离皇感官不佳,认为离皇颇为现实、功利,所以不想去接触,也没随蔡琰一同前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