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的臭石头,腐朽至极。”
谈起文官,朱棣恨不得一副生吃了他们的样子。
朱辰不由笑了。
自古以来,武将和文官意见不合,有矛盾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老爷子,到底什么事啊,文官把你气成这样?”朱辰询问道。
朱棣叹息:“还不是最近杭州大风潮的事情给搞得,百姓们的田不仅没了,还淹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正史记载:永乐十一年,时天淫雨、烈风,江潮滔天,天地水高数丈,南北约十余里,东西五十余里,仁和十九、二十居民陷溺死者不计其数,存者流移,田庐漂没殆尽。
朱辰因为有大明通史的奖励,所以依稀记得这么一段历史。
正史上记载得这么严重,现实只会比正史更加严重,也难怪老爷子会这般抓耳挠腮。
“你一个武将,跟着那些文官掺和什么啊,打仗需要您,可这种事不需要您啊。”朱辰笑着道。
朱棣摆了摆手,啐了一声:“小孩子瞎说,那可是死伤不计,成千上万条性命啊,百姓们现在被大水淹,每天都不知死多少人,你说我这心里,怎么能不焦?”
就在两天前,杭州八百里加急,递上来一道折子,说明了大潮的严重情况,把朱棣震得都赶紧从鸡鸣寺回去,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量。
甚至,太子都被赶紧催回宫处理这事儿。
可这两天,关于大风潮的解决方案,老爷子却在朝堂上和文官们闹翻了,也正是因为这,老爷子才跑到朱辰这来舒舒心。
“那你怎么和文官吵起来的?”朱辰笑着,听着朱棣的郁闷。
朱棣冷哼一声:“大风潮后,朝廷的救援不可能那么快到达,我建议让百姓们自己治水,引水沟渠,等朝廷救援到了,在一起帮他们干。”
“这倒好,得罪那帮文官了,非说百姓都被淹了,哪还有力气自己治水,要让朝廷从周边各县花钱雇人。”
“你说听了气不气?”
花钱雇人,一百万两够不够?那么大水,一百万两能够?至少两百五十万两!
这笔钱要是出了,国朝明年又要加税,那不是坑害老百姓?
朱辰给朱棣倒了一壶茶:“老爷子,您也消消气,这事儿没必要那么生气,想开些便好了。”
朱辰听着朱棣的困难,他也想帮老爷子解决,但是文武之间的矛盾是长久的,他不可能解决这个千古难题,于是只能这般安慰。
朱棣气得一拍桌子,冷哼道:“想不开,我恨不得杀了这些阳奉阴违的玩意。”
说到这,朱棣又叹一声:“可我也知道,杀了他们,谁来为永乐一朝做事?”
朱辰哑然失笑,朱棣摆了摆手:“算了,说这些没意义。”
“眼下的问题是,杭洲的大风潮还没有结束,大水还堵在那里出不来,这需要引水沟渠,可应该往哪里引,是长江还是小河?引到长江去,会不会造成杭洲又缺水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