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让他们饿死,有问题我顶上,你们放开手去干。”
这个大胖子,此时展现出的是绝对的仁慈。
此事,记入史册, 乃永乐十一年发生之大事。
……
与此同时,刚发了大潮的杭洲。
杭洲,自古以来就是神仙居所,鱼米之乡,在明清两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而此时,这里的许多优美风景都被摧毁,剩下的只有潮水过后的破败。
不过,百姓们仍旧很高兴,因为困扰了他们许久的潮水,终于按照既定的路线退却了。
潮水退,万民欢。
紧接着迎来的,就是杭洲知府县衙发出通告,朝廷的粮食和补助到了。
今年的收成肯定没有了,但朝廷的补助,竟然发放得这么及时?
得到粮食和补助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对朝廷中枢充满了激动。
杭洲知府站在县衙门口,大喊道:“父老乡亲们,这是太子爷顶着压力运下来的粮食,我们杭洲儿女,都该感谢太子爷啊。”
“这里,有一封万民谢书,有愿意的百姓在上面签上字,不识字的摁手印,我会把这份万民谢书递上去,感谢朝廷,感谢太子。”
此话一出,领粮的百姓们纷纷眼泪都差点出来了。
素闻太子爷仁厚,如今杭洲大潮才发生不到一月,赈灾这么快就送到了,原来是太子爷亲自管了这事。
朝廷火箭式救援,说得就是太子爷了。
一时间,不知多少百姓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感谢太子爷的恩德。
“太子爷千秋,大明万岁。”
“太子爷千秋,大明万岁。”
百姓们高喊着,一个个带着对太子爷的感激,纷纷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大字,有不认识名字的,则由先生代笔,然后咬破手指头,以血印表示其心。
整个杭洲,无不对太子临表涕零。
短短两天,便有万人的名字上了这封万民谢书中,由杭洲知府递上中枢。
可见,太子爷的呼声有多高,他的仁德,可不仅仅传于此地。
……
应天府,朱辰的小院子。
朱棣来了,来的时候,还提着一壶酒。
“这是宫中上好的琼浆玉酿,喝了不醉,你小子尝尝。”朱棣笑呵呵的走进来,手中提着的酒,放在了桌子上。
朱辰惊讶:“宫中的?我可不敢喝。”
也许这是皇帝赏赐给老爷子的酒,朱辰怎么会喝呢。
“怎么不敢喝了?这是皇帝赏给你的,你的地图帮了皇帝大忙了,大风潮处理得及时,没有导致百姓死伤惨重,这是你的功劳。”朱棣笑着道。
闻言,朱辰一喜:“杭洲百姓没死伤就好。”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