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宋铁匠他们打造的六百斤长炮预计下个月就能完工了,所以到时候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把左中右辎重营四部改编为第一到第四哨,再新设立第五哨,同时把炮兵队升格为炮兵哨。
这就是第二次松山战役结束之后,罗志学所推行的保乡营内部的主要改革了。
之所以选择第二次松山战役刚结束的时候推动,就是要趁着打赢来袭明军的这个时间节点里,罗志学个人威望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同时军中士气良好的时候。
这要是换成了平常时候,罗志学还担心出现其他幺蛾子呢。
部队里四个哨的改编问题不大,编制都不用动,直接换个称呼,然后再补充新兵、补充一批冷兵器装备就行了。
第五哨训练难度会比较大,毕竟是头一次搞这些东西所以搞起来会比较麻烦,不过升官当了第五哨哨官的黄丁权积极性非常高,第二天开始带着手底下的队长,什长之类的继续琢磨该怎么训练了。
因为整编后缺额比较大,而明军战俘里的确是有不少人投贼意愿比较强烈的,因此罗志学也选择了部分明军战俘编入其中。
挑选明军战俘的时候,基本原则就是自愿、身体素质过关要过关。
不自愿的人罗志学也不会逼着人家投贼,就让他们在战俘营里待着干活呗,反正保乡营里大把事情可以让他们做,不管是开荒种地还是修桥铺路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的。
只是吧,那些原为县勇和民夫的战俘们,这些人积极性不太高,宁愿在战俘营里天天干重活吃不饱,也不愿意去投贼卖命。
反倒是那些募兵为主的战兵投贼意愿比较强烈,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投降后,几乎当场就表示要加入伏牛山保乡营这个大家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经过了几天战俘生涯后也表示愿意为保卫伏牛山的花花草草奋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那些县勇和民夫基本都是官府临时征召的鲁山县当地人,这些人其实都是一些普通人,他们不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卖命的同时,顾虑也比较多。
但是那些战兵们就没有太多顾虑了,他们都是募兵,而且还是外地的募兵,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啥心理负担,抱着给谁卖命不是卖命的前提下,他们对投贼什么的也不是很反感,所以愿意投贼的战兵就比较多了。
再加上小部分愿意投贼的县勇和民夫,以至于出现了两百多人愿意投贼的战俘。
这些人打散了分配到各部后也就差不多能填补空缺了。
而就当罗志学在松山搞整编的时候,在亲随的保护下好不容易逃出大山的王继达也是琢磨着该如何向上头交代。
傻乎乎的照实对上头说那肯定是要完蛋,就算好也会是一个罢官撤职的下场。
所以得弄个混淆是非的版本出来,这要是把故事讲好了,后续再好好操作一番,非但不会被责罚,说不准还能官升一级呢。
打仗什么的他王继达不会,但是要说写文章编故事,他王继达还是很有自信的。
他可是堂堂三甲进士,从县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