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量而是体积。
度量衡上大明继承与宋朝,宋制改革之后一石粳米换算成后世的重量大概是180斤。
以账本物价,均摊下来一市斤粳米也就两文多点。
不过考虑到古代油水偏少,碳水摄入需求大,但不管怎么算,一户人家一月一石米是完全足够的。
加上日常对盐的需求,很符合后世认为的,一两银子可供古代普通人家用上三四个月的说法,毕竟老百姓自家多有田地。
“这物价还是可以的,但想要养出状民,养出精兵,米粮只是基础,笔墨纸砚什么都要钱,更不要说还要上项目!
五家五万贯看似不少,但对于一个势力的养成,真的只是杯水车薪!
琼洲的发展需要时间,完成自体循环怎么说也要两三年!
在这过程中,各种投入是持续增大的!
而且还需要拉拢人才,大饼画的再大,终究能看不能吃,远没有银两来的直接!”
朱允熥沉默。
时间真的有些晚了,失了大量先机南京不可求,就藩琼洲的选择无异于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自然要考虑更多。
“可商业的事,我应该挑选谁来处理?”
经商对于很多人很难,但对于有着后世知识体系的朱允熥而言真的不难。
甚至都不需要打破现有的商业版图,就可以依靠一些东西来获得大量的钱粮,可谁来操作才是关键。
“常蓝两家不适合,淮西勋贵集团也不行,本身就有武力有政治影响力,我若为皇太孙,补足钱粮也没什么,反倒会成为助力。
可我不是,再添钱粮只会让老朱不放心,让文臣不放心!”
头大!
缺人,身在东宫缺人,得了勋贵支持还是缺人。
“三儿,想什么呢?”
正在朱允熥苦思的时候,常森走了进来。
“小舅,你这是下职了?”
开国功勋的子嗣多有职位,像常森就是以千户官的身份,担了守护宫廷之职,不仅是常森,昨天提到的蓝春等勋贵子弟也多如此。
这是勋贵效忠的体现,同样也是老朱亲近勋贵的体现。
“刚下,最近朝堂上除山西赈灾的事,也就你们兄弟的事!”常森挥了挥手,身后一队用人端着午食走了进来。
布菜,四菜一汤,量没变多,但质量却比朱允熥宫内好了不少,关键是热的。
“我和朱允炆的事,可是真正的大事!”朱允熥着重‘真正’两个字。
“可是没敢人正面提啊!”
常森坐下,“你的事应该也快了,我听到消息,你的几位皇叔最近可不安分!”
“没他们的事!”
闻言,朱允熥摇了摇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