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
一、《金陵日报》背后最大的支持者李元起就自己钻进笼子了么?
二、这不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已经抵达北京了么?
三、这不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在北京大学成了教授了么?
四、这不温体仁也已经下放到南京搞事情了么?
这四点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的问题大着呢!
李元起被抓,是以卖国通敌罪被抓的,在这种北边战事敏感的时期,必然会有一群人开始跟他撇清关系。
别忘了,当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避险,而不是迎难而上。
举一个例子,你在公司和一个高级总监关系很好,但突然有一天,这个高级总监被查出卖公司商业机密,你会替他求情,还是默默地祈祷不要有人借机耍泼把你跟他联系在一起?
选择后者是人的本能。
所以,抓了李元起,借李元起案件搞事情,会威慑到一部分人。
当然,只是一部分在这里面利益参与不算重的人,促使他们站队。
这个局面就已经很好了,至少这是分化东南的第一步。
对东南的打击肯定是很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到什么程度呢?
关闭《金陵日报》就有了借口了。
这一点不需要崇祯给温体仁下指令,卑鄙狡诈的温部长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崇祯在想着,李元起被抓,我们温部长现在肯定压力骤减,大概已经去找他的小红小兰们讨厌人生哲学去了。
至于李元起,算是彻底完蛋了。
《金陵日报》和卖国贼扯上关系,就这个理由,够不够被关?
不仅要被关,而且还要严查。
当然,为了避免事情闹大,只以通敌卖国的名义去查。
这叫对事不对人,行得正坐得直。
这是其一。
其二,提拔郑三俊来北京,一是补充该有的人才,二是给东南的某些人看,朕对东南的人才是非常尊重的。
不信你看看郑三俊,再看看温体仁,这些都是东南的人。
这叫树立标杆,东南总有被排挤的人吧?
来吧,来朕这里来。
其三、顾炎武和黄宗羲都是东南读书人中的翘楚,他们任职了北京大学,也是在告诉那里的读书人,朕是尊重你们的。
其四、温体仁南下南京,去找那些报纸的麻烦,他是礼部尚书,以他阴险的手段,要在那里搞点事情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所以,大家其实并没有发现,崇祯早就在无形中对东南东起了软刀子。
在入秋之前,将北方几个省的基层官吏整顿一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