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后,东宁省的天气也变得炎热起来。
不过夜晚,仍旧有些凉爽。
这段时间的李信,也过得非常充实。
白天视察一下各个工地的建设情况,或者接见一下东宁城的军政高层,听取关于军政事务的汇报。
晚上,李信也在智能科技里面,继续找寻科技。
这段时间,李信也在筹备一个庞大的计划。
那便是——学校!
虽然手头上有智能科技这个bug,但是人力终究有时穷,仅仅依靠李信,依靠东宁城现有的熟练技工,还远远不够。
工业时代,钢铁革命!
靠的不是一个人,靠的是一代人、数代人的不断努力!
因此,注重人才培养,就要早点提上日程了!
现如今的东宁城,相当于一个大型企业。
城内所有人员,全部由东宁信王府提供食宿等,学校建设自然要同步配套。
李信思来想去,还是彻底摒弃了这个时代的教育。
毕竟诸如什么四书五经、礼易春秋,单单这些可引领不了工业时代的潮流!
因此,新的教育体系,要形成一整套体系。
在智能科技里面搜寻了一段时间之后,李信将后世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课本教材,全部抄写了下来。
幼儿少年上学之时,开始读书识字,学习数学知识,储备基本的自然常识、科学常识。
这就需要后世的《语文》、《数学》、《自然》等课程。
正好后世一整套课本教材,那都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验证。
李信也全部照搬了过来。
甚至,李信还把一些字体、拼字、数字,也沿用了后世的成果。δhu五lá
中学时代,便开始接触《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
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也都全盘挪用过来。
单单这几套教材,就耗费了李信大量时间。
好在,学校建立自然要一步一步来。
因此,李信还是先从小学课本教材开始。
另一边,李信也召集
赵秉璋、刘静轩、何同元等人,筹议建立学校制度。
“学校?”
赵秉璋眼睛一亮,赞叹道:“殿下,这是好想法啊!
在边陲之地,传播圣贤知识,利在千秋之事啊!”
“赵先生,”
李信微微摇头,说道:“我想了想,因为咱们地处边陲之地,因此学校所学知识,自然要考虑到我们要用到的东西。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