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继续说道。
“我认为,真正行之有效的科举制度,应当是能够不拘一格录取人才。”
听到这里,众人有些坐不住了。
尤其是杨宪,他忍不住开口问道:“敢问,怎样才算是不拘一格录取人才呢?”
“问得好!”
朱柏想了想,说道。
“举个浅显的例子吧,农田耕种的专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举进行筛选,谁种地的粮食多、谁种得好,我们就推举他来出题目,来考核大家,让农业相关的人员,只需要学习农业知识就可以了。”
“他们的作用,就是种好地,种更多的粮食出来。”
“还有,洪涝、干旱,这两个灾难,对种地来说是相当严峻的考验对吧?好!那我们就通过水利相关的知识,去进行考核,寻找相关的人才,让他来指导大家如何进行防洪抗旱。”
说到这儿,朱柏又看了众人一眼。
“韩愈曾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是专供一类的人才,他们就专精一类便可,并不需要去学习四书五经。”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我向来所推崇的。”
杨宪、宋濂、方孝孺等人听得津津有味,感觉十二皇子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那是他们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而在那扇大门的后面,似乎有着无限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觉得今天的等待,简直太值了!
即便是最为急躁的方孝孺,只要十二皇子愿意再多说一些的话,他甚至恨不得能再等上两炷香。
不得不说,朱柏的这番话,的确是相当具有建设性的。
而且眼光绝对是跨时代的!
尤其是他例举的例子,实在是太贴近生活了!
朱元璋以前就是泥腿子的出身,所以当他听到老十二举的这个例子后,感受更是直观。
的确。
当农民的,一天到晚都耗在田里,打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儿还还有什么闲工夫去读书啊!
而所谓的洪涝、旱灾,那更是感同身受。
如果当真如老十二所说的那样,能够利用科举考试的制度,种地、水利也能选拔出状元郎的话。
那天下的百姓,都跟着他学种地、灌溉,百姓们哪儿还会有吃不饱的时候呢?
但很快,他的表情就变得严肃了起来。
之前,他是觉得老十二的本事,超乎了自己的预料,令他心中震惊。
但是现在看来,他仍然是低估了老十二的才华。
倘若当真如他所说的那般,恐怕到时候声望太盛,会威胁到标儿的太子地位啊!
毕竟,朱标才是他钦定的皇位接班人。
一念及此,朱元璋的脸上阴晴不定,表情更是冰冷如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页/共17页)